世道好了多少?”
他说这话,其实就是心里的不痛快,现如今大明一统天下,按理来说本应就是太平盛世。
可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当和尚。
朱元璋的心理其实是统治者的牧民心理,这个牧民,是放牧的意思。
在朱元璋看来,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种地,养家,生孩子。
而不该有其他的心思。
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明都是以农耕为基础的国家。
刘伯温行礼,道:“老臣认为,百姓出家之事不该强行控制,当是引导为主。”
“其次佛教之中主张不杀生,不嗔怒。百姓信佛,民间杀戮之风锐减,倒也有利于朝廷管理。”
读书人一向擅长怀柔政策,在很多决策上,比不上当政者的果决的武断。
朱棡也道:“依儿臣看,不如规定寺庙在册僧人数量,以朝廷颁发僧人证件,超过寺庙在册的僧人必须合法纳税,缴税。”
“另外,为了防止佛教这个受众群体极大的群体被不法分子利用,僧人出入当地地方,需要引路文书方才可以传教。”
“如此一来,僧人数量固定,百姓想要信佛只需要成为记名的俗家弟子,并不需要入佛寺修佛。且这样一来,朝廷对于佛教的管控也变得更加便利。”
这番话一下子让百官有些愣神了。
这办法……好像……。
好像还真挺好的。
张连闻声也道:“晋王殿下之策实乃上佳之策!若是这样实施,僧录司的管理也会有所便利。”
“且民间传教之事时有发生,僧录司在得到消息之后赶去,盘问之下一时半会也无法分辨是不是真的僧人。”
“若是按照这个法子,只需要检查僧人证件,核对其寺庙在列的目录,便可辨别真假。”
朱元璋闻声点头。
心里不免有些骄傲。
“哈哈,不愧是咱的儿,这脑子就是好使!”
“那就按照晋王说的去办,这事就交给你们僧录司了。回去好好商议个章程。”
朱元璋继续道:“也跟兴国寺那边知会一声,咱这么做,不是为了打压教派,而是为了方便于管理。”
“这次云岩寺的事情已经是个前车之鉴了,寺庙这种地方本就容易藏污纳垢,若是不清除,恐再酿成祸胎。”
此事商议完,御史台的人也开始表演了。
先是御史大夫詹微弹劾勋贵。
又是一众刑部官员拿出各种证据,指证淮西勋贵侯爷数十人,公爵三人,贪赃枉法,肆意敛财。
人群里,武定侯郭英咬着后槽牙,恶狠狠的看着那些浙东夫子。
“遭瘟的书生,都特娘的是野狗。”
一旁的金朝兴乐呵一笑:“他们是不是野狗还需要你讲?”
勋贵弹劾完了,朱元璋也开始问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