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二十世纪初,他们不再局限于金融和鸦片,开始涉足房地产、交通等行业。
1940年之后,在魔都,沙逊家族已经有了沙逊大厦、河滨大楼等等好几幢超过十层的高楼。
这些高楼占了新华夏成立之前,魔都三十米以上的摩天大楼的五分之一,沙逊家族也真是名副其实的“魔都房地产大王”。
在交通方面,沙逊家族亦是一个接一个地铺排。
他们先吞并了安利洋行,掌控了英商华夏汽车公司;之后又借助股票市场,一点点买下了魔都英商电车公司,把魔都公共租界的公共交通牢牢揽在了手里。
之后,他们又获得了会德丰轮船公司的一部分控制,又把华夏海运的命脉也算是掌握在手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沙逊家族和汇丰银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低调了一些,但实际上还在暗中压制华夏的民族企业。
当时的华夏民族企业本来就起步不容易,又被汇丰银行不断刁难,想要发展简直是难如登天。
1949年,解放战争快接近尾声时,汇丰银行把内地大部分分行都关掉了,把重心放到香江。
在香江,汇丰银行变成了港英政府的发声人,不仅掌握了港币的发行权,还占据了香江市场大约70%的份额。
在当时,内地、香江以及外国商人到香江做生意时,很多资金交易都得通过汇丰银行,甚至流传着一句话:“谁认识了汇丰总经理,就等于高攀了财神爷”,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力有多大。
李黄瓜就是攀上了汇丰的大腿,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未来要发生的乱港事件和孟事件,都证明了这个犹太家族的底色,得找个机会,从这个家族身上收点利息回来了。
反正杨简去年买严家花园的时候,正好想起了这个家族,他是一直放在心上的。
严家花园后来被一位严姓富商购得,故而得名严家花园。
话说这位严姓富商是谁?他就是百年商界巨子、魔都大隆机器厂创始人严裕棠。严家花园后来由他儿子严庆祥所有,严氏父子虽谈不上是政治风云人物,但以他们当年的财力,跺跺脚魔都恐怕也是要抖三抖。
严家花园的主要居住者严庆祥十九岁子承父业,把大隆建成国内罕见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曾多次捐款数百万元给文化体育事业和扶助贫苦,尤其热心赞助民主革命,直到80年代去世前仍在为国捐赠,可以说是商界楷模!
严庆祥去世后的几十年来,严家后人大多移民海外,严家花园虽然还是严家花园,却因为疏于管理,年久失修,墙体霉朽,门窗楼梯也咯吱作响,园内草木丛生,灰旧的小楼在杂乱的丛林中显得阴郁破烂。
有种凶宅的即视感。
其实根据祖辈留下的遗愿,严家后人应该变卖房产投资创业,重振严氏家业。然而16位继承者们商议了十几年仍没有达成共识,于是一部携夹着大宅门恩怨的官司就打上了法院,最终还是决定由法院协助这一大家子卖房。
2009年,陈天桥以2.8亿的价格拍下了这座超级花园,并且花大力气重新修缮改造,这才有了如今美轮美奂的严家花园。
重新修缮过的严家大院内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老建筑的原貌,室内硬木地板、木扶手楼梯、石材、玻璃和铁艺的保留,具有一种原始的质感和美感。
前几年一直有严家花园出售的消息传出,杨简一看,这不就是他该拥有的吗?所以去年就花了7.8亿从陈天桥手里买过来送给柳亦妃当做生日礼物。
严家花园拥有魔都绝版区位,奢侈的土地面积,这才是杨简看重的。
至于凶宅的传闻?杨简压根不在意。
严家花园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式样,但又融合了当时魔都海派文化的审美趣味,是魔都现存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大型独立式花园住宅之一,堪称魔都老洋房中的明珠。
车子缓缓驶入被高墙环绕的庭院大门,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外界的车马喧嚣被彻底隔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宅大院的宁静与雍容。
眼前的景色,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被精心呵护后的鲜活生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近5000平方米的广阔花园,这在寸土寸金的魔都市中心简直是奢侈到极致的享受。花园经过前任主人的打理和杨简购入后的精心修缮,植被层次丰富,四季皆景。入口处是两排高大的悬铃木,也就是法国梧桐,秋意已为它们染上了深浅不一的黄褐色,阳光透过稀疏的叶片,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条蜿蜒的碎石子小径通向主楼,小径两旁是精心修剪的草坪,即便在秋天,依然保持着绿意。
花园深处,点缀着几棵有年头的香樟树和玉兰树,枝干遒劲,昭示着岁月的沉淀。一隅还设有一方中式池塘,几尾锦鲤在清澈的水中悠然游动,旁边搭配着嶙峋的太湖石和一小片翠竹,与西式的别墅主体形成了有趣的对话,体现了海派文化中西合璧的特点。园中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玻璃花房,里面培育着一些珍稀的花卉。
花园的核心,便是那座红瓦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