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榕的建议是对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拿出态度,配合调查,尽快平息事端。至于说和……等事情过去了,我会尝试跟阿简说一说。现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谁去说情都没用的。阿简我虽然没有阿梅和阿榕接触的多,但看得出他是个极有原则和魄力的人。这件事,我们外人的作用可能不大,恐怕最终还是要靠你们双方,或者说靠安乐自己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解决。”
梅雁芳和张国榕的态度出奇地一致:理解,但不支持;同情,但不介入。尤其是梅雁芳那句“偷票房时怎么没想到是我细佬的公司”,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江智强的心里,让他感到无比的羞愧和难堪。
关键是,梅雁芳其实算是江智强的恩人,她都这么说了,说明她是真的不会帮。
至于刘得桦承诺帮他,作用可能也不大。梅雁芳和张国榕是讲义气、重情义,但正因为这样,他们受到过杨简那么多、那么大的帮助,怎么可能会帮江智强?
江智强这时候恍然意识到,自己不仅错误估计了内地的环境和官方的态度,也错误估计了香江圈内好友对此事的看法。在这些真正热爱电影、珍惜行业羽毛的人看来,他用这种手段去对付一部像《大圣归来》这样的诚意之作,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过错。
江志强坐在包房里,看着面前三位好友复杂而略带疏离的眼神,感到一阵莫大的无奈和愤怒。
不过愤怒被他掩饰的很好。
他明白,这条路也彻底走不通了。没有人会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毫无保留地站在他这边。可能有人会支持他,可那些人没什么用,或许连跟杨简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送走了三人,江志强独自一人在包厢走了很久。
初时的慌乱、愤怒与屈辱过后,多年商海沉浮历练出的韧性与冷静逐渐回归。他深吸一口雪茄,缓缓吐出烟雾,眼神变得深沉而锐利。
是的,局面很糟,堪称他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危机。官方态度强硬,舆论一边倒,对手寸步不让,昔日好友亦不愿帮他。
但,那又怎样?
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天眼影业声明中所言:双方彻底割席,天眼影业出品或参与投资的所有电影项目,将不会在安乐影业及其关联公司旗下任何影院上映;天眼嘉禾院线旗下所有影院,将全面拒绝上映安乐影业出品或参与投资的任何电影项目。
天眼影业的电影不上安乐的院线?安乐的电影进不了天眼嘉禾的影院?
想到此,江智强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是大损失,也会伤筋动骨,但谈不上灭顶之灾。
第一,市场足够大。华夏电影市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池塘,而是浩瀚海洋。全年数百亿的票房大盘,一家天眼影业,哪怕它再强势,每年能产出多少部电影?十部?十五部?就算部部爆款,其总票房占大盘的比例也是有限的。安乐旗下院线失去这些片源,固然可惜,但远未到无法运营的地步。还有无数其他影视公司的作品可以填充排片,还有好莱坞大片可以倚重。同样,安乐投资的电影,无法进入天眼嘉禾院线,确实会损失一部分优质终端,哪怕天眼嘉禾是第一大院线,但全国还有成千上万家其他影院,生存空间依然巨大。
第二,内容非唯一。他江智强和安乐影业,立足之本并不仅仅是内容制作,也不是那300多块大银幕,而是深厚的海外发行渠道。尤其是在香江及东南亚地区,安乐旗下的影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这些地区,他们并不会比天眼嘉禾弱。即便失去内地天眼系的内容,安乐依然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和海外发行网络赚钱。甚至,他可以更加倾斜资源,扶持其他有潜力的影视公司,或者加大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力度,用更多元的片源来抵消天眼影业封杀带来的影响。
这一点,江智强不得不感谢杨简,他其实没有真的赶尽杀绝,声明里只是表示天眼影业的电影不去安乐的院线,以及天眼嘉禾不上安乐的电影而已,否则他铁了心拉着万达一起,那才是安乐的死期。
杨简只是不想给上头和整个圈子营造一种霸道的形象,他可不想接盘韩山屏那“座山雕”的诨号。
他大佬杨秉性纯良,一向与人为善,而且还帅的惊天动地,怎么可能和“座山雕”扯上关系。
言归正传!
第三,时间能冲淡一切。商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的杨简正在气头上,态度强硬可以理解。但等这阵风头过去,等官方处罚落地,等舆论热度消退,事情未必没有转机。也许一年,也许两年,当双方都有新的利益诉求时,重新坐回谈判桌也并非不可能。毕竟,天眼影业的作品也需要更多的院线支撑其票房野心,而安乐的院线也需要顶级内容来吸引观众。时间,是最好的调和剂。
不过,江智强这样的穷人不懂杨简这种世界首富的想法,他才瞧不上安乐影业那几百块大银幕,这也为什么他有底气让那不让自家电影去安乐院线上映的原因。
的确有损失,不过那都是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第四,核心根基未动。安乐影业数十年积累的资本、品牌(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