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得头破血流,最后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背负骂名吗?
教育世俗化在共和派全面掌权的当下,已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耶稣会也成了共和派眼中最刺眼的钉子,迟早要被拔掉——反正法兰西已经拔过两次了。
强行对抗,只会让教会输掉更多,甚至可能彻底失去在法兰西教育中的话语权。
吉博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不把自己绑在保守派那艘正在漏水的旧船上,这还不够。
他需要主动出击!
他站起身,语气不容置疑:“去准备马车”
秘书急了:“阁下,您要去哪里?下午与修道院院长们的会议……”
吉博总主教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十字架:“推迟,或者取消,你和他们沟通吧。
我要去玛莱区,再去一下圣雅克街附近的那几所教会小学。”
秘书愣住了。
玛莱区有不少穷人和贫困移民的聚居点,圣雅克街更是贫民窟中的额贫民窟!
那里的教会小学条件艰苦,经费捉襟见肘。
历任总主教,以往更多是在富庶区主持仪式或参加沙龙,鲜少主动深入这些地方。
吉博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催促秘书:“快一点,我要马上出发!”
他要用行动向巴黎、向共和国政府、也向梵蒂冈表明他的新立场——
他不再是世俗化潮流的对抗者,而是一个务实的、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领袖。
————
接下来几天,总主教的马车不时出现在巴黎最破旧的几个街区。
他身着朴素的常服,亲切地探访那些教室昏暗、设施简陋的学校,慰问那些在寒风中坚持教学的修士修女。
他甚至当场承诺从教区有限的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用于改善取暖和购买书籍……
这一切行为引发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随行的《宇宙报》记者迅速记录下这一切。
第二天,一篇题为《慈悲的牧者——吉博总主教心系贫困教育》的报道便新鲜出炉。
配以总主教抚摸孩童头发、与穷苦教师交谈的素描插图,极力渲染其亲民、仁慈的形象。
果然,这一举动赢得了舆论的一片赞誉之声。
即便是共和派的报纸,也谨慎地表示了欢迎。
《共和国报》评论道:
【无论吉博总主教动机如何,关注教育现实困境、纾解底层疾苦的行为值得肯定。
我们乐见教会力量以更务实的方式参与社会福祉事业,而非固守于意识形态的对抗。】
……
吉博总主教坐在书房里,阅读着这些报道,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的笑容。
他或许失去了保守派的支持,但却赢得了更广泛的社会好感,并为教会争取到了回转的余地。
想要让教会继续控制教育,已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他已经志不在此……
这笔交易,在他看来,开始变得划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