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大唐储君 > 第42章 倭国铸钱 仿唐开元

第42章 倭国铸钱 仿唐开元(2 / 2)

农具,说“用和同钱买唐铁,铸出来的犁更好用”;甚至连平城京的酒肆,都学着长安的样子,用铜钱结算,不再收实物地租。

有次藤原不比等巡查地方,见一个老农拿着“和同开珎”去买唐种麦种,忍不住问:“你认识这钱上的字吗?”

老农憨厚地笑:“不认识,但唐商认,官衙认,能买到好麦种,就是好钱!”

这话让藤原不比等深有感触。他在奏疏中写道:“货币者,非仅为交易之具,实乃人心之锚。倭人见和同钱与开元钱同用,便知唐倭本为一体,无需再言‘化外’‘中原’之别。”

秋末,倭国铸钱司又新铸了一批“和同开珎”,这次在背面加铸了“海东”二字。藤原不比等解释说:“此钱流通于海东,当记其地,让后世知道,唐倭货币相通,始于此时。”

王元宝收到新钱时,正在给长安的总号写信。他在信中说:“倭国钱加‘海东’二字,可见其心。如今博多湾的集市上,唐商与倭人用同一种钱交易,喝同一种茶,说同一种‘生意话’,若非服饰有别,竟分不清谁是唐人,谁是倭人。”

长安的商人们看到信,纷纷感叹:“以前总说‘隔海如隔山’,如今有了这同文同币,山也成了路。”

这年冬天,平城京举办了第一场“唐式年货集市”。倭人用“和同开珎”买大唐的春联、灯笼、糕点,唐商用赚来的倭币采购倭国的硫磺、和纸,集市上的吆喝声里,汉语与倭语混杂,却透着一样的欢喜。

藤原不比等站在集市中央,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忽然想起铸钱之初,旧贵族的质疑:“仿唐铸钱,岂非失了国本?”如今看来,真正的国本,不是固守旧俗,而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用同一种钱,做安稳生意,这比任何“国本”都实在。

炉火再次燃起,新一批“和同开珎”即将出炉。工匠们唱着大唐的铸钱歌谣,节奏明快,与倭国的号子奇异地融合在一起。铜钱从模具中滚落,带着余温,被穿成一串,运往博多湾、送往对马岛、流通到大唐沿海,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线,将海东的经济、文化、人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而那枚刻着“和同开珎”的铜钱,方孔里仿佛能看到长安的街景、奈良的神社、博多湾的商船,看到无数唐倭商人在集市上握手言和,看到货币背后,那片日益交融的海东大地——这,或许就是经济的力量,无声无息,却能让不同的土地,长出同一种繁荣。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皇上,您发配边疆的废物称帝了! 大宋闲医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三国大军湿家 话说史记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衰神小王爷的福运团宠妻 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 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