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南洋暖湿的海风中悄然流转,如同那条被墨羽指导着疏浚、如今水流更加充沛清澈的溪流,无声地改变着“溪石部”
生活的方方面面。
曾经横亘在双方之间那堵无形的、由恐惧与猜疑筑成的高墙,已在仁心与实利的共同冲刷下,风化瓦解,只余下些许残存的印记。
这一日,天色刚亮,互市点的墨羽人员便现,“溪石部”
寨门的方向,传来了一阵与往日不同的动静。
不再是零星的、偷偷摸摸前来交易的个体,而是一支略显正式的小队伍。
为的是部落的酋长,一位面容黝黑、身形魁梧的中年汉子,他身侧跟着几位同样神色郑重的长老。
令人瞩目的是,那位曾经极力反对墨羽、宣称她们为“灾星”
的老巫师,也蹒跚地跟在队伍末尾,脸色灰败,眼神躲闪,再无往日祭祀时的狂热与威严。
酋长手中捧着一只打磨光滑、镶嵌着彩色贝壳的巨大木碗,碗中盛满了部落视为珍宝的、色泽金黄透亮的野生蜂蜜。
几位长老也各自捧着一些礼物——色彩斑斓的极乐鸟尾羽、一块未经雕琢却质地温润的玉石、还有几张鞣制得极为柔软的珍贵兽皮。
他们径直走向青鸾和塔雅所在的木棚,脚步沉稳,目光复杂,却不再有敌意。
酋长在青鸾面前站定,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带着浓重口音、但努力清晰的语调,夹杂着大量的手势,开口说道:“尊贵的……墨羽使者。”
他用了塔雅曾教过他们的称呼,“我们,‘溪石部’,感谢你们……救活了阿木,感谢你们……赐予锋利的牙齿(指铁器)开垦土地,感谢你们……教会我们编织更坚韧的渔网。”
他举起手中的木碗,以及其他长老捧着的礼物,姿态恭敬:“这些,是我们……微薄的心意。
不足以报答……万一。”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最终,眼神变得坚定,“我们,愿意……遵从墨羽的指引。
请求你们……像庇护山鹰部一样,庇护我们‘溪石部’,让我们……不再受海盗和其他强大部落的欺凌。
我们愿意……用我们的忠诚和劳作,换取……墨羽的盐、铁、医药和智慧。”
这番话,无疑代表了整个部落最终、也是最正式的抉择。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帮助,而是主动选择了依附,选择了融入墨羽所建立的秩序。
青鸾看着眼前这一幕,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波动,那是数月辛苦终于结出硕果的欣慰。
她没有立刻去接那些礼物,而是微微侧身,以示对对方领的尊重,声音平和却清晰地说道:“酋长与诸位长老的心意,墨羽领受了。
墨羽所求,非是贡赋,乃是共同兴盛。
既为一家,自当庇护。
从今往后,‘溪石部’之安危,即墨羽之责任;‘溪石部’之兴盛,亦墨羽之所愿。”
她示意身旁的文书收下礼物,并回赠了早已准备好、数量更为可观的盐铁布匹。
这一赠一还之间,确立的不是简单的臣属关系,更像是一种基于互利与保护的盟约——尽管这盟约的主导权,毫无疑问掌握在墨羽手中。
几乎在同一时间,几个在互市点帮忙、学了几句官话的“溪石部”
年轻人,互相推搡着,涨红了脸走到塔雅面前。
其中一个胆子最大的青年,鼓足勇气,用生硬的官话结结巴巴地说道:“塔雅……姑娘,我们……我们想去天枢城!
想去学……更大的本事!
像你们一样……厉害!”
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对广阔世界和未知知识的纯粹渴望。
这渴望,远比酋长的臣服之词,更能体现“融土计划”
的深远影响——它不仅在改变生活,更在塑造人心。
塔雅惊喜地看向青鸾,青鸾微微颔。
她笑着对那几个青年说:“好!
只要你们部落同意,墨羽欢迎所有愿意学习的年轻人!
天枢城,会教会你们如何让部落变得更强,生活变得更好!”
消息如同风一般传开。
很快,不仅仅是“溪石部”
,周边几个通过“溪石部”
间接了解到墨羽、或早先已与互市点有接触的小部落,也纷纷派来了使者,表达了类似归附的意愿。
墨羽的秩序网络,以“溪石部”
为枢纽,开始迅向外辐射、延伸。
当晚,青鸾在灯下,提笔向远在天枢城的东方墨书写汇报。
她的笔迹清秀而稳健:
“…‘溪石部’及其周边三小部已正式请附。
观其情状,非慑于兵威,乃感于活命授艺之恩泽,心悦而诚服。
少年向往学问,酋长恳求庇护,其心渐归,其势已成。
‘融土’之策,于此初见其功。
后续当稳固既有,审慎扩张,使此心归附之势,如星火蔓延,终成燎原。”
写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