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城最深处的核心议事厅,此刻仿佛化作了一个孕育着新世界的胎房。
四壁之上,原本留有大量空白的南洋海图已被无数细密的墨线、朱批与各色符号填满,如同一位画师终于为朦胧的远景勾勒出了清晰的肌理。
新绘制的巨幅“南洋万岛风物态势图”
覆盖了整面主墙,其详尽程度,足以令任何一位博闻强识的地理学家屏息。
赤色标注海盗巢穴与活动范围,墨色勾勒岛屿轮廓与航道,靛蓝点出水源,而代表数百个主要土着部落的标识,则用不同深浅的赭石与土黄区分其规模与态度,旁边缀以蝇头小楷的简要注记。
厅堂中央,那座巨大的南洋沙盘正在数名熟练工匠的协助下,根据如雪片般飞来的最新情报,进行着精细的调整,山川起伏,海岛星布,渐成微观的寰宇。
东方墨静立于图前,背影挺拔如松,目光沉静地扫过图上每一处新添的细节。
青鸾坐在一旁,手边是厚厚一摞刚刚由书记官整理好的汇报摘要,她纤细的指尖划过纸页,眉宇间凝着审视与思索。
李恪风尘仆仆,刚从望海城赶回,带着一身海风的咸涩与南洋日头的灼热,他双手撑在沙盘边缘,锐利的眼神仿佛要穿透那些微缩的山川林木。
塔雅紧挨着李恪,她看着沙盘上那些代表部落的微小旗帜,眼神中既有对陌生世界的好奇,更有一份源自同族血脉的深切关注。
须皆白的公孙先生则端坐于侧,面前案几上铺开着数十幅小组带回的原始草图与记录,他时而提笔批注,时而抚须沉吟,如同一位老练的医师,正在为这片广袤的海域进行全面的诊脉。
各探查小组的负责人,依照划分的区域顺序,依次上前汇报。
他们的声音在肃穆的大厅中回荡,将数月来在万里海疆之上、无数岛屿之间的所见所闻,凝练成条理清晰的陈述。
“丙字七组回报:目标群岛计有大岛三,小屿十七。
其中,‘黑礁岛’确为海盗‘海狼’部重要巢穴,依我等观测,常驻海盗约一百五十至二百人,有改装战船五艘,快艇十余。
其据点设于岛北隐秘湾澳,沿岸多暗礁,易守难攻。
岛上约有土着‘贝叶部’民三百余,备受海盗奴役,为其修补船只、提供食水,生活困苦,敢怒不敢言……”
“壬字四组回报:我等所探‘雨林之角’,现一大部,自称‘古藤族’,人口恐逾两千,已初具邦国雏形,有酋长统领,下设长老议事。
其民善用吹箭,崇拜树神,排外性极强。
我等仅能远观,见其耕作方式仍极原始,但社会组织严密,恐非短期可融入……”
“辛字九组回报:‘珍珠链’群岛土着‘渔歌部’,性情相对温和,多以渔猎为生。
其部落巫师地位尊崇,掌管医药与祭祀。
我等尝试以随身伤药救治其一名染病孩童,初步获得信任。
得知他们极度缺乏铁器与食盐,常以珍贵珍珠、玳瑁与偶遇之商船交换,却屡受欺诈,故对外人警惕心仍重……”
“癸字一组补充:于‘火山区’边缘岛屿,现数种此前未见之香料植株,土着亦不知其珍贵。
另,当地部落所用石斧,其石材疑似蕴含铜矿……”
汇报持续了整整一日。
每一个小组的陈述,都如同为那幅巨大的态势图添上一笔浓墨重彩,也让中央的沙盘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海盗的凶残与贪婪,土着部落的淳朴、保守、困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微弱渴望,资源的丰饶与未被认知的价值,文化的多样与隔阂的深厚……所有这些信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复杂、充满矛盾而又生机勃勃的南洋生态长卷。
待最后一名小组负责人退下,议事厅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只余下灯火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海量的信息需要消化,纷繁的现象需要梳理。
公孙先生缓缓放下手中的朱笔,抬起眼,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成员,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开始了他的总结陈词:
“综合各方所报,情势可归纳为四。”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一一数来。
“其一,海盗乃最大之毒痈。
其害不仅在于劫掠商旅,更在于荼毒沿岸部落,使民生凋敝,恐惧蔓延。
此为我墨羽立威、取信于土着之要障碍,亦是最佳切入点。”
“其二,土着之渴望与恐惧并存。
彼等渴望铁器以利生产,渴望盐帛以改善生活,渴望医药以抵御病痛,更渴望摆脱海盗威胁,获得安宁。
然其部落结构陈旧,长老巫师往往固守传统,视变革为洪水猛兽,此乃‘恩’策推行之最大阻力。
然,其中年轻力壮者、深受苦难之下层民众,心有不甘,是为可争取之力量。”
“其三,资源富集而认知蒙昧。
香料、木材、矿产,乃至未知之物产,蕴藏极丰。
然土着多不识其值,或仅以原始方式利用。
此乃未来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