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暖暖而生 > 第37章 建桥

第37章 建桥(2 / 3)

>陈行宁凝神听着,目光不自觉地投向对岸隐约可见的村落:“楚大人以为何种更适合越州?”

“此事关乎越州百姓长远福祉,本官自不敢独断。”

陈行宁微微欠身,“下官需与林氏、张家和吴家共同商议。此外,前些日子见卢大人,陛下似乎有意在长江试建桥梁,此次越州建桥亦可为将来积累经验。”

楚大人闻言露出赞许之色:“不错!我等从广陵坐船而来,深知长江天堑之险。越州河与长江相比,确实如溪流之于大江。但正因如此,越州之桥更须建得稳妥,既要便民,也要为日后大江建桥探路。”他语重心长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工匠特有的热忱,“事在人为嘛。”

“楚大人所言极是,小子受教了!”陈行宁郑重行礼。

楚大人忽然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几分调侃:“不过这越州林氏那位小娘子倒是有趣得紧!听说你二人是夫妻,这般倾力为越州奔波,若是运气好,短则三年,长则六年,陈大人必得高升。何苦在此地耗费如许心血?”

陈行宁沉默片刻,目光掠过河面上零星穿梭的渔船,缓缓说道:“楚大人,在位一日便当尽责一天。下官的妻子虽为女儿身,却胸怀天下,常言‘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下官愿与她同心协力,为越州百姓略尽绵薄之力,这也是下官的初心。”

楚大人闻言,肃然起敬,重重拍了拍陈行宁的肩膀:“是老夫狭隘了!你们尽快商定章程,材料筹备宜早不宜迟。”

“谨遵大人教诲!”

当日午后,陈行宁便在县衙召集了张家二爷(现越州张家话事人)、吴家家主及林暖共商建桥大计。

议事厅内,炭火噼啪,茶香袅袅,却掩不住讨论的热烈。

吴家家主首先发言,指节轻叩茶案:“风雨廊桥美则美矣,然造价高昂不说,日后维护更是无底洞,我等虽富庶,却也不必如此铺张。”他捋着胡须,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石桥坚固实用,百年不倒,方为上选。”

张家二爷点头附和:“吴家主所言极是。且石桥可与越州山水相映成趣,不必一味追求江南风雨廊桥的精致。实用为上。”

林暖想起前世在江南见过的那些古桥,有的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木结构的廊桥不仅是一处交通枢纽,更成为一方人文景观,而且站在她的角度,似乎风雨廊桥与越州宴更配!

她便开口说道:“石桥固然坚固,但越州多雨,石面湿滑,老人孩童行于其上恐有风险,风雨廊桥虽造价稍高,却能遮阳避雨,成为百姓休憩之所,甚至可成越州一景。且木材若选用得当,工艺精湛,同样能够历久弥新。不过我倒也不是坚持,都可以!”

陈行宁静听各方意见,指尖无意识地在图纸上描画桥拱的弧度,最终,他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拍板定案:“既如此,第一座桥便定为石桥。但桥面可略作改良,凿防滑纹路,桥栏加高,以保行人安全。”

资金方面,最终议定由县衙、林氏、张家和吴家按照三、三、二、二的比例出资,并将在桥头立碑刻文,铭记四方功绩。

建桥方案既定,接下来的工作便是采石备料。

越州多山,但并非所有山石都适宜建桥,城北的石灰矿表层石料尚可一用,但深层的石灰岩质地疏松,遇水易蚀,显然不合要求。

经过工部匠人多日勘察,最终在城南二十里处的斗石山脉找到了优质石材,那里的青石质地密实,色泽沉郁,耐压抗蚀,是建桥的上佳之选。

于是,越州的作奸犯科者被分为两批:一批前往城北开采石灰,用于建筑粘合;另一批则发往南山开采石料。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百姓自愿报名采石,其中尤以新城西区的瑾州难民最为踊跃——官府不仅提供食宿,还发放工钱,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累点辛苦点能过个好年才是最要紧的。

越州的冬日因此显得格外火热,斗石山中锤凿之声不绝于耳,石料一块块被开采出来,由牛车缓缓运往河岸。

河岸工地上升起袅袅炊烟,那是为工人们准备伙食的临时灶台,尽管天寒地冻,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光芒。

与此同时,林氏的三大皂业作坊也已建成投产。

这三个作坊分别负责原料处理、皂体制制和成品包装,形成了完整的流水线,每个作坊虽然只有八九名工人,但这二三十个岗位却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

女工们尤其珍惜这份工作,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将油脂、碱水和香料变成一块块清香扑鼻的香皂,再用陶盒仔细包装,打上林氏的标记。

冬至过后,越州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就在这寒风凛冽的日子里,春丫给林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酱料作坊的首批酱料已经成熟可以开缸了!选择在最寒冷的日子开缸,是为了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酱料变质或招引虫蚁。

酱料作坊内,浓郁醇厚的酱香几乎凝成实质,让人闻之沉醉。

数十口大缸整齐排列,每口缸都贴着红纸,标注着制作日期和配料比例,作坊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掀开缸盖,用特制的长柄勺舀

最新小说: 从做选择题开始暴富 举目望月,不见长安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我能看到危险提示 别怀疑,你就是天命之子! 官婿美人香 大佬出山,假千金她摊牌了 傀儡游戏:灵舞 带着任意门当卖货郎 重生虐渣霍夫人又美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