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宋献策(1 / 2)

李自成败退之后坏消息接踵而来,首先是他的心腹大将田见秀于汉中吃了场败仗,三万顺军被不到一万的夏军冲的七零八落,田见秀带着残兵败将一路撤回风县,一连朝后方连发好几封求援信。

大顺政权的统治范围较小,财政也非常紧张,故而军队的总人数也就十几万,实在是没有多余兵力拨给田建秀了,李自成本想亲率一支人马前去救援,可这个时候,潼关那边却又传来坏消息。

洪承畴这个立场不坚定的家伙一直夹在大顺和大夏之间摇摆不定,此人一直在关注着两军的战况,当得知李自成在延安大败而归后,心里头对这个大顺的评价无疑低了几分。

“闯贼一触即溃,望之不似人君呐...”

之前洪承畴还称呼李自成为“闯王”呢,到了现在直接就换做“闯贼”,其态度变化之快可见一斑。

于是此人先是差人向陕北那头递上一道密信,向越王徐晋表示自己有投夏之意,为了取信对方,洪承畴干脆直接向潼关发动了进攻。

大顺这边驻守潼关的乃是李过,他本就是李自成派来防备洪承畴的,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李过虽然兵力匮乏,然潼关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借助天险屏障,一时间倒也能与对方战的有来有回。

洪承畴的倒戈使得李自成的处境极为不妙,说实话仗打到这份上他心里也极为憋屈,大顺正处于上升阶段,民心什么的刚刚稳定,工农业建设也趋于正轨,倘若再有个三五年的缓冲期,便有足够的实力跟南夏掰掰手腕了。

只可惜时间不等人啊。

由于兵力匮乏,再加上几场大败下来后顺军士气低迷,闯王无奈只能放弃了陕北和汉中地区,收缩防线准备固守西安府,不过鉴于那么多的辽东坚城都被夏军拔掉,李自成对于能否守住西安城其实也没啥信心。

他已经打定主意,万一实在顶不住便带着老兄弟们突围,过蓝田一路退回商州,至于投降?那是不可能投降的。

大不了再上一回商洛山就是了,他李自成造了一辈子的反,从来就不知道投降两个字怎么写!

十三年九月中,越王徐晋率大军已经杀进关中,接着又分别击溃驻守在泾阳和三原的两支顺军,而这时,徐晋已经在关中站稳了脚跟,只要跨过渭河,西安古城便近在眼前。

这时李自成在连吃了好几场败仗后已经兵力奇缺,不仅如此,就连一些老兄弟也谈夏色变,对打仗有了抵触心理,李自成气的七窍生烟却也无可奈何,最终只能让侄儿高一功和刘芳亮扼守渭河。

“闯王,高将军和刘将军皆勇猛善战,可对付夏贼却仍有些不够啊。”

待两人领命离去后,宋献策低声道,“依我看,连黄河天险夏贼都能如履平地,区区渭河又怎能挡得住他们。”

“不但渭河挡不住,西安城亦是独木难支,闯王,若执意留在此城中不过是自取灭亡呐。”

宋献策乃河南永州人士,后经牛金星举荐投了大顺,此人足智多谋极受李自成的重视,为了树立闯王的威望,更是在陕豫大肆宣扬“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口号。

所谓十八孩便是十八子的意思,即“李”的拆字,言下之意就是说将来夺取天下者必是李姓,李自成不正完美符合这个条件,因此这个口号对于动员农民群众来说效果极佳。

通常闯王李自成对于宋献策的话都言听计从,不过这回他却有些不满,旋即带着三分火气问道,“野战打不过人家,城也不能守,你教我如何?”

“西安是咱的老巢,是大本营,难道就这么拱手相让吗?我李闯奔波了大半辈子才打下这么一块地盘,就这么让出去怎能甘心。”

宋献策闻言并非生气,而是苦口婆心的继续劝慰,表示自己很清楚您的想法,无非就是等西安守不住之后再退回商州嘛,可这更是自寻死路,唯一的结果就是被四面八方的夏军团团围住,然后兵败身亡。

四川.河南.湖广基本都在南夏的控制中,去了商洛后根本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此地虽然山林众多,看上去可以迂回游击,然而这一套对付官军还行。

倘若南夏决意要将大顺残余势力铲除,那么只需要将通往外界的口子堵住,然后再发兵挨个搜山扫荡即可,到时候你李自成逃也没地方逃,退也没地方退,就连当野人都不可能!

宋献策明显是对夏军有过一定研究的,以往大夏在西南对付那些上山打游击的土司时,可没少玩围困加烧山的战术,有时候还故意留条生路让他们跑,总而言之夏军是有能力对山地进行扫荡的,也有充足的时间和决心。

“那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中国野史大甩卖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如何拯救德意志 吕布穿水浒,从辽国突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