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思明.太平.镇安三府的百姓才算是沾了个大光,仗着地缘优势,许多人都做起了那拉货的买卖,人家弄得好的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呢。
“呵呵..”老农自豪的表示,自己的大儿子就是靠租骡子拉铁锭攒下了一点钱,然后托人说了亲。
这三府的百姓手中逐渐有了一些闲钱后,就有了花钱的需求,这太平城的商业也就繁荣起来了,不过人家隔壁的思明城发展的更好,毕竟是所谓的“龙兴之地”嘛。
“多谢老丈解惑。”杨守仁默默听完后连忙拱手答谢,而那热心肠的老农则乐呵呵的说道:“啧啧...看你这样子,以前估计还是个先生,既然好不容易从云南逃过来了,还是先想好咋安顿下来才是。”
“垦荒的话虽然有官府相助,不过那活儿太重,你肯定是干不了的...”
老农好心的劝他,实在没法子的话暂时可以跟着自己儿子一起拉货,虽然赚的不多但填饱肚子问题不大,或者先找个作坊给人家帮工,若是有教书的好差事到时候再去不迟。
杨守仁有些感动,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农民竟如此热心.真挚,这是他以前做知府老爷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那个时候,
他再次诚恳的表示感谢,后者却摆了摆手后乐呵呵的走掉了。
接着,杨守仁来到一名举牌小厮的面前,上面的内容很简洁,是一家位于裴山县小庄村的丝布作坊招账房先生,每日工钱四十文。
要求也很简单,能识字.通算术即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