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箴言林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戒律集》正随着步伐轻晃。
封面是用粗麻线装订的牛皮纸,纸页边缘还留着被雨水浸过的褶皱,内页用工笔抄录着历代药道箴言:“凡药工,勿欺客,勿减料,勿妄言疗效”
“采药材,辨真伪,识时节,忌贪多滥取”
……每则箴言旁都标注着对应的药道典故,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戒尺”
,尺面刻着“知行合一”
四字,尺尾因常年警示学徒已磨得光滑,此刻在箴言林的树影里泛着肃穆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刻着“戒欺”
二字的石碑残片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青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直播笑声——那是网红在打卡墙前的嬉闹声。
两人刚穿过刻着“持戒守真”
的石拱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攥紧了拳头:原本林立着百余块戒律石碑的林地,如今被圈成了“网红拍照区”
,石碑上的箴言被涂鸦覆盖,“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被改成了“赚钱不封顶,忽悠有妙招”
,而角落里的“悟箴亭”
(供人静思戒律的石亭)被改成了“打卡休息区”
,亭柱上的“药业当存仁心”
对联被换成了“拍照圈,点赞过百送礼品”
。
“爷爷你看,他们把老祖宗的规矩改得乱七八糟!”
小家伙指着最显眼的“炮制戒碑”
,原本刻着“炒炭存性,煅淬得法”
的地方,被喷上了“快翻炒,省时省力”
的红字,“这哪是警示,是教人学坏啊!”
箴言林中央的“传戒台”
(历代药道传人宣讲戒律的石台)被换成了“直播带货台”
,主播举着假冒的“野生药材”
喊着“不管真假,买了就是赚”
,台边的“抄箴石案”
(供人抄写戒律的石桌)上,堆着印着篡改后箴言的网红文创,石案的裂缝里还卡着半张被撕碎的戒律拓片。
更刺眼的是围栏上的广告牌:“玩转箴言,潮流打卡——改句名言,圈赢大奖”
。
黄三炮走到被篡改的“诚信碑”
前,伸手抚摸碑上的凿痕——那是清代药帮用錾子刻下的“价实货真,童叟无欺”
,虽被红漆涂改成“高价忽悠,愿者上钩”
,但深凹的刻痕里仍能看出原字的笔锋。
他从验药箱取出一卷戒律拓片,上面是“采挖戒”
的原文:“春不采芽,夏不掘根,秋不摘果,冬不伐苗,留三分生机”
。
“这是老祖宗定的规矩,”
他往传戒台的旧址上一铺,“采药得给草木留活路,哪能像现在这样连根刨?”
说话间他已找来块抹布,蘸着清水擦拭石碑上的涂鸦,“你看这石质,吸了百年的日月精华,原字的灵气还在,那些乱涂的字哪有这股子正气?”
箴言林老板箴伯穿着印着“戒律新解”
的t恤走来,手里拿着本《网红箴言段子集》。
他踢了踢旁边的拓片筒:“黄师傅别太死板了,现在谁还看这些老掉牙的戒律?我这‘创意改编’让年轻人愿意来,带动了周边消费,比你对着石碑呆强多了。”
他指了指旁边的文创销量表,“看见没?这月卖了五千套‘搞怪戒律书签’,够你拓十年碑文!”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改编戒律”
的网红打卡墙前一放。
老鳖似乎嫌那些字刺眼,猛地对着石碑喷出股清水,红漆被冲掉一块,露出下面“戒贪”
二字的原貌。
“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他们故意掩盖真戒律!
爷爷说真规矩得刻在心里,像这样——”
他拿起黄三炮刚拓的“戒欺”
碑文,大声念了起来,引来几个游客的驻足。
新出现的老戒律守护人戒伯背着个藤编工具箱走来,箱子里装着护碑的工具:小錾子(修补碑文用)、拓片纸、防污剂,还有一本泛黄的《箴言释义》。
老人翻开释义,里面记着每则箴言的由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源自明代药商胡庆余堂,因一次误将劣质药材混入,掌柜当众销毁并刻碑自警”
。
“当年我师父教我护碑,第一桩事是悟箴言,他说‘这些字不是摆设,是药道的命根子,丢了一条,药道就歪一分’。”
他指着被改得最离谱的“配伍戒碑”
,“这原是讲‘君臣佐使,配伍严谨’,哪能改成‘胡乱搭配,噱头第一’?”
箴伯被说急了,从仓库推来台“智能改字机”
,往里面输入“戒律创新”
关键词:“看好了!
这机器能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