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万大山:1840 > 第355章 战不胜改安抚

第355章 战不胜改安抚(1 / 2)

粤西平叛的战报送到京师,咸丰震怒。

震怒之后便是冷静,再增兵,先不说从哪里增,增了再打不下来,估计财政要拖垮了。

“兴城号”

没有查抄到啥玩意,估计收到消息,各地“兴城号”

都关门了,人都不见了。

租界那边也回话了,找不到“兴城号”

的大掌柜崔永禄。

户部没抄到啥钱,只抄到一些没来得及转移的酒水和卷烟。

继续增兵,像围困太平军那样的规模,不太现实,兵也调的差不多了,要从陕西、甘肃调兵的话,西北便空虚。

京畿之地的兵力已经调了一半多到了江北大营,东北调兵到两广,路途遥远不说,士兵难以适应南方气候,战斗力也成问题。

咸丰问了一句:“叛匪武器类比英国人如何?”

兵部尚书回答:“相当,可能更强!”

咸丰大声问:“诸位,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他们能有这样的武器,我大清没有!

我大清为何没有!”

下各大臣没有一个回答的。

咸丰的宠臣内阁学士肃顺是个务实派,前面他坚持要剿灭,现在他站了出来,进言先安抚,等太平军一事处理了,再行剿灭。

只有户部附议,其他人都低头不说话,知道咸丰心里窝着火,挨骂的可能性大。

果然,咸丰怒问一句:“朝廷颜面何在!”

拂袖而去,明日再议。

心里期望主和的大臣暗暗松了口气,粤西那块地在他们眼里不算啥,穷乡僻壤,不像太平军占领的江南富庶之地,那里才是大清的命脉和财源。

再说,粤西的叛匪目前暂无扩张的迹象,但是太平军还在北征、东征,继续增兵堵截,这里才是重中之重。

朝廷的颜面谁都知道重要,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

无兵可调,无钱可用,撤兵吧,又怕叛匪东进,广州如果再被占了,大清的赋税就去了半壁江山了。

所以,又不敢让穆克德纳撤兵,但穆克德纳又三两天一报,称要守住,还需增调兵力2万。

这一下,成了一个僵局。

咸丰气的心火上升,本来就好色荒淫的他气的连续在后宫泄,谁也不敢去劝,只能等他冷静下来。

粤西的叛匪虽然就这么僵持着,但是太平军这边还是兵马纵横,不断在纵兵西征北进,也由不得咸丰昏庸,毕竟登基不久,他的心和当年道光一样,依然想着能把大清带出泥潭。

这种形势之下,他也在思考,粤西暂时只能安抚,于是他召见了怡亲王载垣和内阁学士肃顺,流露出这个意思。

于是二人便去商量了,如何体面的安抚粤西叛匪。

可是想让叛匪退回十万大山,估计是不可能了,这样,如何体面,保住朝廷的颜面还是需要想个适合的说法。

另外,还需要一个替罪羊。

就在军机处几个重臣想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封信送到了正在儒洞墟等着援兵的广州将军穆克德纳手中。

这封信是河对面叛匪送来的,说要送给朝廷的,接收这封信的士兵报告说。

穆克德纳看了之后,未敢截留,立刻修书一封,派人立刻快马加鞭送到广州,请两广总督叶名琛阅。

穆克德纳给叶名琛的密信里意思两条:一是这仗没法打,朝廷不增援,是打不赢的。

二是事情是你惹起来的,谁出来担责任,你想办法,但是不要牵涉到我。

叶名琛看了信之后,考虑再三,也不敢截留,动手写了奏章,派人即刻日夜兼程送到京城军机处。

信的内容是:

一、朝廷官员不分青红皂白,派兵攻打十万大山,杀害瑶民,抢劫钱财,瑶人及防城县良善之人不得不自卫,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二、瑶人不求自立国家,但要求朝廷设粤西自治区即目前所占区域及琼州的区域。

朝廷继续派出官员管理政务,但不驻军。

由企业“丰南号”

负责粤西自治区的防务,费用自理。

三、粤西自治区按例向朝廷上缴税赋,并保证能逐年提升。

四、请朝廷退兵,否则民众无安全感,会导致继续扩大安保队伍规模。

五、朝廷退兵后,除军事外,粤西自治区与外界一切恢复正常流动。

信的落款是十万大山瑶人、“丰南号”

董事会董事长沈云峰。

军机处看了这一封信,再看了叶名琛的奏章,奏章里已经将替罪羊选好了,高州总兵张耀宗和都司郑泽川。

罪名是纵兵抢劫钱财,逼反瑶人。

叶名琛奏章里其他事项一律未表意见,均属大逆不道之言,只是强调了当前的形势,如果继续要平叛,需要按照广州将军穆克德纳的建议增派兵力。

另外都是什么两广官员有负皇恩,等朝廷增援一到,两广上下势必群策群力,挤出钱粮,不惜一切代价将叛匪剿灭。

这些都是屁话,肃顺一看就知道,反正就是那个意

最新小说: 黑龙新传 穿越进黄油的我今天抽到了什么马赛克? 重生后,心机殿下被我娇养了 重生不嫁高门后,高冷权臣追疯了! 贵妃软糯,牵动帝王心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供养全家不念恩,断亲你们哭什么 离开倒计时,顾总他破防了 八零,港城豪门来了个玄学小奶包 笼雀(fu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