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459章 边军冬训与部落盟防

第459章 边军冬训与部落盟防(1 / 2)

晨雾如霜,将榆关的练兵场染成一片素白。

李二郎穿着厚重的皮甲,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列队的两千名燕云边军——按范仲淹制定的“冬训章程”

,每日辰时到午时需进行“耐寒战术训练”

,包括雪地行军、冰面攻防、夜间潜伏,以应对冬季可能出现的边境冲突。

“今日第一训:雪地五公里行军,负重二十斤,半个时辰内到达终点!”

李二郎挥下令旗,士兵们立刻背起装有干粮、水囊和武器的背囊,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出。

晨雾中,队伍如一条黑色长龙,在雪地上留下整齐的脚印,呼吸间呼出的白气与晨雾交织,模糊了队列的轮廓。

归降的辽兵耶律诚带领五十名契丹边军走在队伍前列,他们熟悉雪地行军技巧,不时提醒身后的宋军士兵:“脚步要轻,重心放低,不然容易陷进雪坑!”

一名宋军士兵不小心滑倒,耶律诚立刻上前扶起,还教他用“雪杖辅助法”

——将长枪当杖,戳着雪地借力,果然走得稳了许多。

半个时辰后,队伍准时抵达终点,没有一人掉队,李二郎满意地点头:“第二训:冰面攻防演练,分两队对抗!”

练兵场旁的结冰河面上,士兵们已用石灰画出“攻防区域”

进攻方由宋军士兵组成,需突破防守方(契丹边军)的冰面防线;防守方则在冰面设置“冰刺陷阱”

(用冰锥制成,藏在积雪下),并手持短刀防守。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冰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开始!”

李二郎一声令下,进攻方士兵们举着盾牌,小心翼翼地在冰面推进,防守方则不时抛出“雪包”

(内裹碎石),干扰进攻节奏。

一名宋军士兵不慎踩中冰刺陷阱,脚踝被划伤,却咬牙坚持战斗,直到队友赶来支援。

耶律诚看到后,对身旁的防守士兵说:“冬训虽严,但要注意保护战友,”

他指着陷阱,“下次把冰刺尖端磨钝些,点到为止即可。”

李二郎在高台上看到这一幕,心中微动——汉契边军的默契,正是冬季防务的关键。

午间的日头渐暖,蓟州的“储粮窖”

外,王阿福正带着百姓们加固粮窖。

按泗州的“冬季储粮法”

,需在粮窖顶部加盖三层干草,中层铺油纸,外层堆雪,利用雪的保温性防止粮食冻坏;粮窖四周还要挖“防冻沟”

,填入干草和石灰,隔绝寒气。

“大家把雪拍实,厚度要够三尺,”

王阿福边示范边说,“这样粮窖里的温度能保持在零度以上,粟米不会结冰,明年开春还能保持新鲜。”

契丹农户耶律娜带着儿子一起堆雪,儿子手里的小铲子不时铲起雪,往粮窖顶部堆去。

“阿福哥,这粮窖能存多少粟米?”

耶律娜问道。

王阿福笑着回答:“每个粮窖能存五千石,蓟州共修了二十个,够咱们州百姓吃整个冬天,还能支援边军。”

他还让人从泗州运来“防潮剂”

(用草木灰和石灰混合制成),撒在粮窖底部,防止粮食受潮霉。

午间的阳光晒化了部分积雪,屋檐下滴落的雪水在地面结成冰锥。

王阿福突然想起一事,对百姓们说:“快把粮窖旁的排水沟清理干净,不然雪水结冰会堵住沟,渗进粮窖!”

众人立刻行动,用铁锹铲除排水沟里的积雪和冰块,确保雪水能顺利排出。

耶律娜的儿子还在排水沟旁插了几根“标记杆”

,提醒大家此处有沟,防止夜间行走时摔倒。

黄昏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得幽州“盟防厅”

的毡帘猎猎作响。

范仲淹坐在主位上,两侧分别坐着燕云边军将领(李二郎、哈桑)和辽境三个部落的领(耶律帖木儿、萧斡里、耶律哈里)——这是“燕云部落盟防会”

的现场,旨在将之前的“临时联防”

升级为“长期盟防体系”

,共同抵御草原盗匪和辽军残部。

“按盟防协议,大宋将为各部落提供‘过冬物资’,包括五十石粟米、二十匹丝绸、十副神臂弓,”

范仲淹指着桌上的清单,“各部落需派出百名牧民,加入‘盟防队’,与燕云边军共同巡逻,巡逻范围包括大宋边境线外五十里,若现异常,需第一时间通报。”

耶律帖木儿率先点头:“我们同意!

去年冬天盗匪抢了我们的牛羊,有大宋帮忙,今年肯定能平安过冬。”

萧斡里部落以“善养战马”

闻名,他主动提出:“我们部落愿为盟防队提供五十匹战马,还能教宋军士兵‘雪地驯马术’——冬天战马容易受惊,我们有办法让它们在雪地里保持镇定。”

哈桑立刻起身致谢:“多谢萧领!

有了战马和驯马术,咱们的巡逻效率能提高一

最新小说: 致命游戏之我只是来磕糖哒 崩坏,镜流的王者大师兄 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 寻龙校尉 关于赛伊德来到提瓦特这件事 水默:少君太疯太无情 调剂失败,作死不如上进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一辈子喂了狗,重生七零绝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