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390章 雪融寒深与冬储加固

第390章 雪融寒深与冬储加固(1 / 2)

雪后初晴的晨光穿透云层,在田野上铺了层碎金,积雪在日头下渐渐消融,顺着田垄的沟壑汇成细流,冲刷着冻结的土块,出“叮咚”

的轻响。

陈老汉踩着半融的雪水走向地头,脚下的冻土表层已软化成泥泞,却在半尺之下依旧坚硬如铁——这是“雪融冻土”

的典型状态,正如《异域粮谱》“冬护篇”

所记:“雪水渗土,外软内硬,需碎表土以防再冻”

他身后的农人们正挥舞着木槌,将表层的泥块敲成碎粒,木槌落下时带起的雪沫在阳光下闪烁,像散落的银粉。

“夫人,地窖的野慈姑球茎有点僵!”

哈桑举着油灯从地窖跑出来,灯芯的光晕在寒雾中晃动,“陈老汉说昨夜温度降到了八度,比平时低了四度,您看这球茎,捏着像冻住的萝卜!”

他说得没错,捧出的球茎表皮泛着青白,芽眼周围凝结着针尖大小的冰晶,用指甲刮时能听到细微的“刮擦”

声,与之前温润的质感截然不同。

地窖入口处的稻草帘上结着冰棱,显然是夜里寒风灌入所致。

宝儿让人取来干稻草,在窖内四壁又加铺了一层,稻草间夹杂着晒干的艾叶——艾叶的香气既能驱潮,又能在低温中释放微弱的暖意。

“在球茎堆中间插几束干芦苇,”

她用竹棍拨开球茎,留出通风的空隙,“芦苇杆中空,能让窖内空气流通,比闷着强。”

半个时辰后,窖内温度回升到十度,用手触摸球茎,表皮的冰棱已融化,芽眼周围的僵硬感渐渐消退,重新透出柔韧的光泽。

王晏之的幕僚带着农人们在粪场加盖草棚,棚顶铺着厚厚的茅草,边缘垂着两尺长的草帘,能挡住侧吹的寒风:“按大人的意思,这棚子要‘顶实边松’,让白天的日头能晒进三分,夜里又能挡住寒气,比全封闭的棚子更利酵。”

哈桑踩着木梯帮忙固定草帘,看着阳光透过茅草的缝隙在粪堆上投下斑驳的光点,粪堆表层的薄冰正顺着光点的位置慢慢融化,“您看这冰化的地方,都冒热气呢!”

粪堆深处的温度其实仍有十五度,正是酵所需的“暖芯”

正午的日头最烈时,农人们开始清理耐盐禾种子瓮上的白霜。

陶瓮外侧的冰碴在阳光下化成水珠,顺着瓮身的纹路滑落,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

“得用干布把瓮擦透,再裹上两层麻袋,”

陈老汉边擦边说,手指在冰冷的瓮壁上冻得红,“这霜看着薄,渗进瓮里能让种子潮,擦晚了就来不及了。”

擦净的陶瓮被挪到仓库最向阳的角落,那里的温度比别处高了三度,瓮底垫着的砖块能隔绝地面的潮气,“砖要选青砖,比红砖吸潮少,开春取种时瓮底才不会霉。”

午后的寒风再次收紧,刚融化的雪水在田垄上重新结冰,农人们赶紧用草木灰覆盖翻耕后的土地。

灰末与冰面接触,很快化作灰色的黏液,顺着冰缝渗入土中,“这灰能让冰化得慢些,又不会让土块冻得太硬,”

陈老汉抓着灰袋边走边撒,灰层在地面铺成半寸厚的毯,“开春化冻时,土才不会板结,就像给土地盖了层软被。”

撒过灰的土地在暮色中泛着暗灰,与未撒的白冰地块形成鲜明的界限,风过时,灰层微微起伏,却始终牢牢贴在土上。

野慈姑的试芽盘里,有半数球茎已冒出半寸长的白芽。

宝儿让人将这些芽的球茎移到更深的沙土中,覆盖厚度增加到七寸:“深埋能防冻,沙土的保温性比稻草好,”

她用竹片在芽旁做标记,“每株芽间距要留四指宽,现在挤了,开春就长不开。”

试芽盘被挪到地窖靠近火道的位置——那里有微弱的地热传导,温度比别处高两度,“这点暖意刚好够它们‘睡’着长,不会冻僵也不会疯长。”

铁匠铺里,新一批点播器已锻造完毕。

铁匠正在给铜制的播种管镀一层锡,锡层在火光中泛着银白:“镀锡能防腐蚀,比不镀的多用两年,冬天潮寒气重,金属最易锈。”

哈桑拿着点播器在冻硬的沙盘里试验,管口的活门开合灵活,落下的“种子”

(用陶粒代替)间距均匀,“这活儿比去年的细,连齿轮都磨得光溜,开春用着肯定顺。”

铁匠笑着捶了捶胸口,火星溅在地上的积雪里,瞬间化出小小的黑洞。

傍晚的炊烟在寒空中拉得很长,农人们开始给仓库的窗户糊第二层桑皮纸。

纸浆里掺了少量桐油,糊在窗棂上既挡风又透光,“这纸要糊得‘紧边松心’,边沿用浆糊粘牢,中间留着点皱,”

陈老汉用手指抹平纸边,“冬天窗户容易冻裂,留点余地才不会被冰撑破。”

糊好的窗户在油灯下泛着朦胧的光,能看到窗外飘落的细碎雪沫,却听不到之前“呜呜”

的风声。

黎明时分,窖外的温度降至零下二度,地窖内却因昨夜新添的炭火盆(特制的小盆,

最新小说: 低俗万人迷(快穿np)小偶像篇 带崽搬空婆家,易孕娇女随军被亲哭 致命游戏之我只是来磕糖哒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快穿之拯救男配手册 水默:少君太疯太无情 地主家的小夫郎 崩坏,镜流的王者大师兄 关于赛伊德来到提瓦特这件事 开局奈克瑟斯我居然是诺亚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