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 第386章 收获时节的天气与作物采收

第386章 收获时节的天气与作物采收(1 / 2)

晨露在耐盐禾的穗粒上凝成珠串,被初升的阳光照得透亮,穗秆因承载饱满的谷粒而微微弯曲,穗尖几乎触及地面,谷壳的褐红色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恰似《异域粮谱》“收获篇”

中描述的“完熟标志”

宝儿握着特制的青铜镰刀,刀刃在晨露中闪着寒光,她在《收获日志》上写下:“谷雨十三日,耐盐禾完熟,晴热天气适宜收割”

,字迹旁画着镰刀的侧视图,标注着“下刀角度四十五度,距地面三寸”

——这是避免伤及根部再生芽的标准。

“夫人,早熟麦的麦穗压弯了腰!”

哈桑扛着竹制的打谷框跑来,麦穗的颜色已完全转为金黄,麦粒的外壳坚硬,用手指轻掐只能留下浅浅的白痕,“陈老汉说这种晴热天收割最好,麦粒含水量低,打出来的麦粉不易霉,您看这麦穗,一晃动就能掉粒了!”

他说得没错,田埂边的麦穗经过一夜晾晒,已有不少麦粒自然脱落,在地面铺成薄薄的金毯,与昨日灌浆期的饱满状态截然不同。

空气干燥得能听到麦穗摩擦的“沙沙”

声,远处的风车因缺乏风力而静止,叶片上积着薄薄的灰尘。

陈老汉站在麦田中央,指挥农人们用“分段收割法”

:先割下麦穗,留下一尺长的麦秆,再统一收割麦秆,“麦秆留长点,捆起来能当柴烧,比整株割了强。”

他示范着用镰刀切割麦穗,手腕转动的角度精准,每一刀都能整齐地截断穗柄,“割麦穗要像剪头,既不能留茬太长浪费,又不能割到麦粒,这力道得练上百遍才准。”

半个时辰后,割下的麦穗被整齐地码放在竹筐里,麦秆则成排地立在田间,像金色的栅栏,等待着后续处理。

王晏之的幕僚带着新制的“脱粒架”

来到耐盐禾田,架子由两根粗壮的木柱和横向的圆木组成,圆木表面缠着防滑的麻绳:“按大人的意思,这架子要在阴凉处使用,避免烈日暴晒导致谷粒开裂,比在太阳底下脱粒损失少。”

工匠们安装时,哈桑现圆木的间距与耐盐禾的穗长完全匹配:“刚好能卡住穗子!”

他抱起一束耐盐禾放在圆木间,来回拉动,谷粒便纷纷落下,落在下方的竹席上,出“簌簌”

的声响,像春雨落在树叶上。

正午的阳光毒辣得让人睁不开眼,地面温度升至三十七度,耐盐禾的谷粒在脱粒后迅干燥,含水量降至安全储存的标准——陈老汉用牙齿轻咬谷粒,能听到清脆的“咔嚓”

声:“这湿度正好,再干就容易碎,再湿就容易霉。”

农人们将脱好的谷粒倒入陶缸,每装一层就撒上薄薄的草木灰,“草木灰能吸潮气,还能防虫子,是咱老祖宗传的储粮法。”

陶缸的边缘刻着刻度,每缸恰好能装五十斤谷粒,方便统计数量。

午后的微风带着一丝凉意掠过田野,吹得野慈姑田的“定形土”

微微颤动。

农人们拿着小铲子来到沼泽地,开始挖掘球茎,铲子插入土中的深度刚好五寸,既能挖出完整的球茎,又不会损伤周围的幼芽——这些幼芽将是明年的种源。

“这野慈姑的球茎得带着湿泥挖,干了就容易脱皮。”

陈老汉边挖边说,他用手轻轻拂去球茎上的泥土,露出洁白光滑的表皮,上面还沾着细密的根须,“你看这球茎,圆滚滚的像白玉,比去年的大多了。”

野慈姑的球茎被装进铺着荷叶的竹篮里,荷叶的清香能保持球茎的新鲜,“这荷叶是今早刚摘的,带着露水呢,能让球茎多保三天鲜。”

哈桑提着竹篮往仓库走,篮底的缝隙能漏出多余的泥水,不会让球茎泡在水里,“陈老汉说,球茎最怕‘闷’,装篮不能太挤,得留够透气的空当,就像给它们留了座位。”

竹篮经过田埂时,偶尔晃动,球茎相互碰撞出“咚咚”

的轻响,像熟透的果实在歌唱。

傍晚的天空泛起淡淡的红霞,给收割后的田野镀上了一层金色。

农人们趁着凉爽的天气,将早熟麦的麦秆捆成结实的草垛,每个草垛高一丈、直径三尺,能抵御夜间的露水和可能的小雨。

“这草垛要‘上尖下圆’,雨水才能顺着尖顶流走,不会渗进里面。”

陈老汉踩着梯子将麦秆堆得更高,草垛的顶部用茅草盖严,像戴了顶帽子,“麦秆晒干了是好柴火,也是冬天给牲畜铺窝的好材料,一点都不能浪费。”

仓库里,宝儿和王晏之检查着收获的成果:耐盐禾的谷粒装满了二十个陶缸,每缸的重量都在五十斤以上;早熟麦的麦粒经过筛选,饱满度达九成,比预期多收了两成;野慈姑的球茎堆成了小山,最大的直径过四寸,重量近一斤。

“这些收获足够泉州的百姓吃到来年春天了。”

王晏之看着账本上的数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异域作物能在泉州扎根结果,多亏了大家的精心管护。”

夜幕降临,仓库外燃起了篝火,农人们围着篝火载歌

最新小说: 一辈子喂了狗,重生七零绝不回头 崩坏,镜流的王者大师兄 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 水默:少君太疯太无情 致命游戏之我只是来磕糖哒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快穿之拯救男配手册 地主家的小夫郎 开局奈克瑟斯我居然是诺亚本源? 关于赛伊德来到提瓦特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