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宗卿跟着走进去,看到一个年龄4o岁出头,身着军装,肩上两颗将星的中年人坐在那看着他们。
刘参谋引着王宗卿到办公桌前,先站直敬了个军礼然后说道:
“王副司令,这位就是王宗卿同志。”
说着他微微侧了下身子。
王宗卿马上上前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喊道:
“长好,我是王宗卿。”
王副司令挥了挥手:
“小刘,你先去忙你的吧。”
刘参谋马上敬了个军礼然后转身出去。
王副司令这才看了一眼王宗卿,然后把手里的文件往里面一推,然后指了指面前的椅子说道:
“小王同志,先坐。”
等王宗卿坐下,他从旁边拿过一本杂志,推到王宗卿面前。
王宗一看,是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心里顿时有底了,这估计还是要问自己亮剑的事。
果然,王副司令把杂志推过来之后问道:
“小王同志,这本小说,是你写的吧?”
王宗卿坐的板板正正的说道:
“是的王副司令,是我写的。”
王副司令笑了笑,说道:
“哈哈,小王同志,别紧张,我今天叫你来,也是想见见你这位作者。
前俩月,有个老战友跟我说人民文学杂志连载了一本小说,里面的情节有些地方跟我的经历有些类似,我才买来看看。
前两天刚看完最后一期,现跟我的经历有一部分确实比较类似,所以啊,忍不住想见见你这位作者,当面问问。”
说完,他拿起杂志,笑着说道:
“那么小王同志,你能不能告诉我,这本书写的是不是我?”
王宗卿想到苏华之前的告诫,马上说道:
“王副司令,这本书的创作,是因为我接触过很多经历过战争的前辈,从他们那听来了很多故事,当然,因为有一部分是关于您的故事。
在我动笔开始写的时候,进行了艺术加工,这本书可以说是糅合了很多当年前辈的事迹。”
王宗卿这么说,王副司令只是笑了笑,他本来有很多问题想问,还有书里的一些情节,想跟王宗卿讨论一下,但是想到刚刚刘参谋过来跟他说了刚刚楼道里生的事情。
他话锋一转问道:
“小王同志,你能说一下你的家庭情况吗?”
王宗卿老老实实回答道:
“王副司令,我家我爷爷走的早,现在老一辈只有一个奶奶。
我父亲那一辈,是兄弟三个,我大伯、二伯还有我爹。
我这一辈,分别是我大伯和二伯家的两个堂哥,我以及我妹妹。”
王宗卿说的言简意赅,等他说完,王副司令问道:
“小王同志,刚刚楼道里生的事情,刘参谋跟我汇报了,你说王团长跟你二伯长得比较像?”
王宗卿点头:
“对,我一见王团长就感觉像是见到我二伯年轻的时候。”
“你二伯今年多大年纪?”
“5o岁!”
“你二伯家的孩子多大?”
“我二伯家的是我二堂哥,今年21岁。”
王副司令手指在桌上有节奏的敲了几下,然后问道:
“小王同志,你二伯今年5o,你堂哥才21岁,按理说农村地区生孩子都比较早,这中间有什么隐情吗?方不方便说说?”
其实刚刚看到那个王团长,王宗卿自己也有些猜测,王副司令这么问,他索性把事情全盘托出:
“王副司令,其实这中间有隐情,这个我也是才知道不久。”
王宗卿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缓缓说道:
“其实我大伯和二伯当时结婚早,除了我现在的两位堂哥外,还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大伯家俩儿子和二伯家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可是在鬼子占了四九城的第二年,我这三个堂哥还有我堂姐,在四九城遇到了汉奸,生了冲突,然后我堂姐当场就没了,我三个堂哥又把汉奸打死然后跑了。
后来他们托人捎信,说是怕鬼子汉奸追查,就不回来了,要去参军打鬼子,再后来,就没有了音信,我大伯二伯还有我爹,在解放后也托了不少人打听过,都没打听到人,只是打听到当时他们仨好像是去了晋地那边。”
王副司令来了兴趣,马上追问道:
“那你这三个堂哥的名字,你知道不?”
王宗卿马上说道:
“知道,我这三个堂哥分别叫王宗秀、王宗举、王宗元,小名叫大柱、二柱、三柱,只是后来他们走之后,我爷爷当时还活着,他担心鬼子汉奸追查到,于是跟村里人都交代了一下,当时我现在的两个堂哥才2岁,就把他们的名字改成王宗秀和王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