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个代表某项有机物含量的数值,虽然出现了波动,但仍在集团规定的安全阈值(±0.05%)之内。它的数值是+0.049%。
无限接近,但并未越界。
对于庞大的天网系统来说,这只是一次无意义的统计噪音。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类似的数据产生,它们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
但李然却挪不开了视线。
不对。
她的直觉,那份在无数代码和数据中淬炼出的、超乎常人的敏锐,发出了警报。
她调出了A-7生产线过去一整年的所有质检数据。
曲线图瞬间生成。
代表那项有机物含量的曲线,一直是一条近乎完美的直线,波动从未超过±0.01%。
为什么,偏偏在三天前的这个批次,它会突然飙升到+0.049%这个极限值?
巧合?
李然又调出了质检员马俊的档案。
入职十五年,零失误,零差评,集团“金牌员工”获得者,技术标兵。
一个经验如此丰富的老员工,会犯下这种让产品数据无限逼近警戒线的低级错误?
更不对了。
李然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一个个指令被输入。
“天网,追踪批次XN-20230428-A7的全部物流信息。”
屏幕上,一张全国地图亮起。
三条红色的线路从西北出发,像三支利箭,分别指向了三个目的地。
北京。
上海。
广州。
帝国人口最密集、信息传播最快、地位最重要的三座心脏城市。
一个即将触碰到安全警戒线的产品批次,被一个金牌质检员放行,精准地发往了最要命的三个地方。
这不是巧合。
这是设计。
一个阴冷、恶毒、足以致命的……设计。
夜,愈发深沉。
办公室里,只有数据流无声奔涌。
李然靠在椅背上,平日里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一种冰川般的凝重。
千里之外,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里,一个年轻的母亲正弯下腰,从货架上拿起一瓶峰牌特级橙汁。
“宝宝,渴不渴?妈妈给你买果汁喝。”
她将那瓶橙汁,放进了自己孩子的手里。
黑色星期五。
这一天,后来被载入中国商业史册,成为所有食品企业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风暴的第一个信号,出现在下午两点十三分。
峰牌集团公关部。
一个年轻的接线员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尖锐哭喊。
“你们的饮料有毒!我儿子喝了你们的橙汁,现在在医院洗胃!你们是杀人犯!”
接线员习惯性地安抚,记录下信息,归类为“疑似恶意投诉”。
三分钟后,第二个电话打进,来自上海。
一个男人暴怒地嘶吼,说他全家喝了峰牌的家庭装果汁后,上吐下泻,已经叫了救护车。
紧接着,是广州,成都,深圳。
不到半小时,集团的客服热线被打爆,全部占线。此起彼伏的哭喊与咒骂,通过电流汇聚到总部,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不安的气息。
真正的恐慌,在下午三点整,于网络引爆。
一张照片,率先出现在微博。
一个穿着病号服的小女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手臂上插着输液管,旁边,一瓶峰牌特级橙汁被摔在地上,橙黄的液体流了一地。
配文是父亲绝望的控诉:“谁来救救我的女儿!喝了峰牌饮料,就成这样了!”
这张照片,像一颗投入油锅的火星。
瞬间点燃了整个社交网络。
“卧槽!我家冰箱里还有一箱!”
“天啊,我今天刚喝了一瓶!”
“峰牌这么大的牌子也敢干这种事?!”
#峰牌饮料集体中毒#的话题,以恐怖的速度攀升,十五分钟内,登顶热搜第一。
紧随其后,是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照片和视频。
急诊室里痛苦呻吟的患者。
救护车呼啸而过的街头。
家长们举着峰牌饮料瓶,在医院门口哭诉。
电视台中断了正常的节目,插播紧急新闻。主持人用前所未有的严肃口吻,播报着“多地发生疑似饮用峰牌饮料导致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画面里,是各地医院人满为患的混乱场面,患者痛苦的特写被毫不留情地放大。
每一个画面,都像一记重锤,砸在峰牌集团的信誉上。
峰牌集团总部,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