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这宫中流言蜚语众多,而关于叶赫那拉氏的传言更是源远流长。
但她也明白,这些传言不过是无稽之谈,她身为叶赫那拉氏的一员,自然不会因为这些传言而退缩。
在那紫禁城的深处,红墙绿瓦间,阳光斑驳地洒落,为这古老的宫殿添上一抹温暖而又神秘的气息。
意欢,那位性情孤傲的秀女,虽然心中对娴妃那故作姿态的尊贵模样不屑一顾,但在这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她深知尊卑有别,不可轻易表露心迹,以免引火烧身。
于是,她选择沉默,以一种高傲而内敛的姿态站立一旁,静观事态展。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拂过,似乎带着某种不可言喻的预兆,一个清朗的声音自门外悠然传来,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清泉,瞬间打破了室内的沉闷与压抑。
“不过是一个传言罢了,”
那声音带着几分淡然与不屑,“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那可是为大清生育了太宗皇帝的巾帼英雄,娴妃此举,岂不是要亵渎先祖之威?再者说,意欢的阿玛身为皇上倚重的侍郎,家世显赫,难道她一个小女子,仅凭几句流言蜚语,就能在这皇宫之中翻天覆地?皇上英明神武,自有其独到的决断,岂容他人置喙?”
随着话语的落下,一位身着蓝色宫装的女子缓缓步入室内,她便是馨澜,一位在宫中素有“伶牙俐齿”
之称的贵妃。
她的步伐轻盈而优雅,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时间的节拍上,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侧目。
那一身蓝衣,既不张扬也不低调,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温婉而不失刚毅的气质。
“给皇上请安,愿皇上龙体康健,万岁万岁万万岁。”
馨澜行礼时,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
然而,皇帝却并未等她行完礼,便微笑着开口打断了她:“行了,免礼吧,你呀,这张嘴真是厉害,也不怕秀女们笑话你这个贵妃太过犀利。”
皇帝的话语中充满了宠溺与无奈,显然,对于馨澜这种直率而又不失聪慧的性格,他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有几分欣赏。
毕竟,在这深宫之中,能够如此坦诚相待之人,实属难得。
意欢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
她原本以为,在这权力与阴谋交织的皇宫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过是尔虞我诈,虚情假意。
然而,看到馨澜与皇帝之间的这番互动,她似乎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温情与真诚。
这种感觉,对她来说,既陌生又新奇,让她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这座宫殿,以及对这里的人们的看法。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严而庄重,然而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一位刚刚踏入大殿的女子所吸引——那便是久居北海别苑、因病鲜少露面的馨澜。
在皇帝身旁端坐的皇后富察氏,看着缓缓步入大殿的馨澜,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温暖的光芒。
她以一种温柔而关切的语调开口道:“妹妹一直在养病,连年节大宴都不曾参加,姐妹们可真是好久没见你了。
这些日子,我们时常提起你,都盼着你早日康复。
如今看你气色这般好,真是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富察氏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馨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微微欠身行礼,浅笑安然,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明媚而不失温婉:“多谢皇后娘娘挂念,臣妾身子已然大好。
这些日子在北海别苑静养,虽清静宜人,却也难免心生寂寥。
今日能重回宫中,与姐妹们相聚,臣妾心中真是万分欢喜。”
此时,慧贵妃高氏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她身着一袭绚烂的宫装,头戴璀璨的珠宝,如同夏日里盛开的牡丹,光彩夺目。
她走上前来,拉着馨澜的手,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妹妹,这回回来可就不走了吧?北海别苑虽美,但终究比不上宫里热闹。
永寿宫早就给你收拾好了,一切布置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就等着你回来呢。
你这一去就是许久,宫里可都冷清了不少。”
慧贵妃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与亲昵,让馨澜不禁哑然失笑。
而哲妃与纯妃也纷纷上前,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同样的喜悦与期待,紧紧握住馨澜的手,仿佛生怕她再次离去。
“馨澜妹妹,你可算是回来了!”
哲妃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慨与激动,“我们姐妹们又可以在一起聊天、品茶、赏花了。
这些日子你不在,我们都觉得宫里少了些什么。”
纯妃也温柔地说道:“是啊,妹妹,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们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现在好了,你回来了,我们的日子又变得充实而有趣了。”
馨澜感受着姐妹们的热情与关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微笑着说道:“我当然想姐妹们了,也怀念以前的时光。
那时候我们无忧无虑,一起在御花园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