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3(1 / 2)

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翰林院有两个院子,南院是朝廷重臣,就像曾经的张九龄那样,为皇帝起草诏书,在官场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南院,都是翰林学士。】

【可李白去的不是南院,是北院。】

【北院里的人过的比南院清闲多了,他们不需要草拟诏书,不需要处理国家大事,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陪皇帝玩儿,让皇帝玩的开心,玩的畅快!】

【北院人被称为“翰林供奉”,两字之差,做的事却是天差地别。】

百姓睁大的眼睛。

“哦呦,翰林院还有这样的弯弯绕绕呢。”

“谁能想到呢,就两个字不一样。”

“说出来都是翰林院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

“嗨呀,原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啊。”

李隆基目瞪口呆。

原来他只给了李白一个翰林供奉的位置?

天幕里的自己那么喜欢玩儿呢?

让诗仙进宫,就是为了陪他玩儿的?

李隆基长吁一声。

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受。

或许也没什么好意外的,天幕曾说,封禅之后的他就日渐膨胀起来,能做出这样的事也是顺理成章。

【我们之前说,杜甫的理想从没被重视过,李白也是如此。】

【李隆基召李白进宫,并不是像开元之初请姚崇当宰相那样,李隆基并不指望着李白有什么治世之能,或者换句话说,李隆基仅仅是看上的只是李白写诗的本事。】

【当时李隆基已经封禅了,大唐盛世不再只有雏形,而是完完整整展示在所有人面前。李隆基觉得够了,不需要再努力了,大唐已经发展的够好了。】

【所以李隆基需要一个全天下文采最好的人,来为他歌颂他的盛世,歌颂他的贵妃,歌颂他所拥有的一切。】

【而李白,就是最好的人选。】

李白皱眉看着天幕。

只是一个翰林供奉?

他等了十八年,就只能换一个翰林供奉的位置?

恍惚间,李白想起了多年前自己进京时的画面了。

那时候他整日拜见达官权贵,但愿意接见他的却没有很多。

而愿意接见他的人中,更没有谁有能力将他一手提拔上来。

所以他过了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

那时候他整日宿醉,与街头混混一处玩儿,颇有些不愿面对现实的意思。

当时的李白是不能接受自己处处碰壁的。

但现在重返长安的李白,到底是把自己的心结给放下了。

进宫辅佐皇帝才一定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吗?

非也。

曾经耿耿于怀的失意和落魄到底是随着风散走了。

谁能定义他李白?

谁都不能。

李白笑的畅快。

他李太白就站在这里,任谁能说他一句虚度此生呢?

辅佐帝王当真是自己的理想?

李白笑着摇头:“非也,非也!”

他是谁,他是未来大名鼎鼎的诗仙,李太白啊。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啊!”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小章嗷,十二点左右发出来,也可能是十二点之后,啵啵=3=

第137章对影成三人

【李白在翰林院中感受着天差地别的待遇,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事实上,除了他的诗,皇城内没有什么能够陪他的。】

【这里没有一众好友跟他一起吃饭喝酒,谈天说地,这里也不能随处而眠,随地而栖,他得定时上班,不能睡懒觉,在皇宫里更不能随意走动。】

【他只能对着纸笔跟书,然后等着皇帝什么时候出来玩了,传唤他一声,他就得捧着笔墨出来,给皇帝写诗,拍皇帝的马屁。】

【是的,大名鼎鼎的诗仙在李隆基眼里的唯一作用,就是拍马屁。】

【李白奉诏写了一首接着一首的诗,他写《宫中行乐词》,从其一写到了其八,写绣着石竹的罗衣,写宫中的白梨花,写宫女玩耍,写妃嫔谈笑,写天下太平,天子与万民同乐……】

【而李白的才华如活水涓涓流淌,从没有过枯竭的时候。就是奉诏而写的诗,他也能写出千古名篇。】

【在《清平调》里,他写杨贵妃的倾世容颜,“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w?a?n?g?址?F?a?布?Y?e??????μ?????n?Ⅱ???2?⑤????????

[这就像是命题作文一样,反正我命题作文写不好。]

[众所周知千古名篇基本都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

<

最新小说: 每天一个离婚小技巧 春心动 我在大周模拟经营 火影:木叶的田园牧歌 游戏大神:不到六级,你要越塔杀我 难逃 撩妹军师 天灾囤货,我靠毛茸茸在末日躺赢 柯南之假酒的自我修养 这个召唤师简直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