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来一人,他就是张家堡的张国良,只见他喜滋滋的,提着一个包袱,走到门口就喊道:“九哥在不,有人找你看病。”张国良见了亲家,就爱开玩笑。
九先生听到熟悉的声音,出门迎接,笑呵呵的说道:“不就是你张保长来了嘛,还有什么人来找,快进屋坐下喝茶。”张国良笑出声来,两人同时进屋,九先生顺手接过张国良手里的包袱,怎能让客人自己提着,他转过身放在柜台旁边。
其他人都在里边屋子,药房只有志远在,九先生吩咐志远:“志远,你二叔来了,快去熬茶”。亲家来,不喝茶怎么行?
志远上前和张国良打招呼:“二叔来了,快坐,我去熬茶。”赶紧忙着去烧熬茶小炉子,顺便给师娘通报一声。
张国良拦挡道:“亲家,你别忙活了,我给你说一下就走,我有急事赶往县城,今天的事太多了,专门绕道来办此事。”他给亲家说明。
“你也真是个忙人,是安排开矿的事吧?”九先生问道。
张国良回答道:“开矿的事咱先不说,先把咱自己的事安排好,那天咱们见面后,我就直接在县里找了个先生选定了日子,今天我来就是给你下喜帖,给两个孩子的结婚的日子定下来了,正月初十是个吉日,咱就定在正月初十。包袱里就是孩子结婚那天要穿的衣料,彩礼四十块大洋,一并装在里边。现在就是,你还需要什么提出来,我去县城办事,一并捎回来,一切都要在年前办好,年后时间紧,恐怕来不及了。”
一切也都在九先生的预料之中,他早就有了心里准备,便回答道:“年后初十也好,能借初几的闲时间,给金珠收拾一番,我也在县城买了点东西,没有别的要求,你就安心办你的大事,自家的事误不了就行。”既然答应了,九先生也没含糊,就说了真心话。
张国良笑着说:“误不了,我就要做到大小事两不误。”说罢,两人都大笑起来,为一对儿女尽快完婚而高兴,为两家亲戚相互理解而欣慰。
“亲家,实不相瞒,我顺道来把咱们的家事安排好了就去县城,时间有点紧,所以,在你这里就不敢耽搁时间了。我急着赶路,也就不进里屋和亲家母打招呼了,让亲家母不要见怪,我这就走了。”张国良说着,就站了起来,起身要走。
九先生见状,慌忙拉住手说:“你这人怎么能这么着急?再急也要等吃了饭再走,快坐下,进门没有一袋烟的功夫就走,让旁人看见,还不笑话死了。”九先生说什么都不让走。
“咱们自己别见怪就行,让别人随便说去,因要赶路,一大早就吃过饭了。再说,去县城还有重要的事,耽误不得,如果放在平常,咱们坐到天黑也没事。在你这里,我就不客气,今天确实是有事,你就别拦挡我了。”张国良很恳切,执意要走。
九先生听到张国良有重要事,也就不好阻挡,便松了手,把亲家送出了门,看着他上了车,相互招着手告别。
真是: 大事小事压在身,条理清楚莫混沌。
那个事情都不拉,娶亲挣钱心不混。
志远把茶炉搬来,药房已没了人影,去门口张望,只见师傅一人站在路边,张国良的马车都不见了踪影。转过头,看见柜台上的包袱,心里明白了,张国良来送结婚的衣服。他顿时瘫软的坐在旁边的凳子上,迷茫的不知所措,九先生进门,看见志远坐在那里,也没理会,二话没说,提着包袱,进了里屋。
老婆李梅花听志远说,亲家来了,就忙着做饭,看见九先生进门,提着一个包袱,惊喜的问道:“这是亲家提来包袱吧,大清早喜鹊报喜,果然有喜事,让我看看布料怎么样?”
“这真还让你说准了,这是亲家送来的,你看看吧。”九先生笑呵呵地说。
李梅花打开包袱,取出一个红布袋子,在手里掂了掂,给九先生递过去说:“这应该是彩礼,你看给你多少?”
九先生笑着说:“亲家已说过了,四十块大洋,定亲的时候,一直没有谈彩礼,我心里还在犯嘀咕,这下心定下来了。”说着,从兜里掏出来,不放心的数了数。
李梅花看着包袱里的布料,感叹道:“这布料真好,亲家人呢,怎么没见人进来?”
“人走了,人家有急事,放下东西,没停就走了,我先把这收起来。”九先生说着,把手里的红袋子抖了抖,这钱拿在手里,感觉咋就这么爽?
李梅花又问道:“那你怎么没让亲家吃了饭再走,这是下喜帖,不是平常。没喝一口水,人家回去还不笑咱们不知礼数,对人家不重视,你怎么就不拦挡拦挡。”李梅花埋怨着老伴,在她心里,亲家这次来,真是慢待人家了。
“别想那么多了,人家去县城,有更重要的事,给咱们下帖,也是捎带着办,看把你急的,好像我什么都不懂似的。”九先生说话间流露出心里的不满,觉得没有专程办此事,就不够重视,没有留住吃饭,也就像没给他面子似的。
李梅花终于听明白了,再也没纠缠下去,就转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