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一家五口都在整理给江暖准备好的嫁妆。
首当其冲的就是两床大棉被,然后是红色的行李箱,两个热水壶,
然后是江母买了两条大浴巾,六条双喜毛巾,加上两个搪瓷杯。
就这些嫁妆,哪怕是在省城,那都是很体面的了。
毕竟两床棉被,十块钱一斤棉花都一百六十了,加上被单,杂七杂八的,这比男方给的彩礼还要多。
“姐,我会把日子过好的,你别担心。”
江璃叹气:“你努力上进,我知道你会把日子过好。”
“可过日子不是靠你一个人就能过好的,要是男人不知道努力,那你以后就会很辛苦。”
“哪怕他转正了,也就三十块钱的工资,三十块钱够干嘛?减去他自己的生活费,再给点家里,他还有钱养你,养你们的孩子吗?”
江暖却说她能养活自己:“姐你不是说女人要助力吗?我觉得只要他愿意干,而不是像村里那些无业游民一样一样就行。”
“不管赚多赚少,愿意干就行。”
江璃点头:“也就这点可取了。”
第二天,男方很早就过来接亲了,在得知邓志文娶的是一个偏远地区的乡下人,没少亲戚露出鄙夷的表情。
只是在看到江璃他们一家时,一个个都哑巴了一样。
这哪里是乡下人,一个个穿得比他们还阔气。
毕竟是大喜日子,江璃可是给一家子都准备了体面的衣服。
而且最有看头的还是江卫民手里的相机,咔嚓咔嚓的,那相机胶卷跟不要钱一样的拍。
今天的江暖特别美,在江璃化妆技术的支持下,整个人简直可以用容光焕发来形容。
这下男方家的亲戚才明白,为什么邓志文要娶一个乡下人。
合着是这样的乡下人啊!
“来暖暖,你和妹夫站爹娘那边一起,我给你们拍些照片。”江璃拿过相机又是一顿拍。
江璃听到有些来客羡慕的话,拍了一会就召集全部人拍大合照。
“你们这相机是借的吗?不是说拍一张照片很费钱吗?我们真的拍啊。”
哪怕是省城,拍过照片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的。
“相机我自己买的,各位站好,看相机,笑。”
得知相机江璃自己买的,大伙震惊之余,有好几个大娘暗暗的跟江母打探江璃的身份。
江母眉眼那叫一个欢喜:“忘记跟大家介绍了,这是我大女儿,江璃,丈夫是军人。”
这下有心思的那些人才歇了心思。
酒席还是很简单的,接亲过去后,也不用拜神什么的,就给新婆婆新公公敬个茶就行。
江璃也是第一次见邓母,看着和善客气,性格就不知道了。
不过对她,还算挺和善,还给了她跟江卫民一个红包。
中午开席一共八桌,四荤两素,席面也算可以。
就在邓家的小院子摆四桌,客厅摆两桌,走廊两桌,人挤人的,环境实在一般。
这房子在普通人眼里那都是大面积的了,可在江璃眼里实在不够看。
一大家挤在一起,像什么样。
办点事都被人听去,更别说以后孩子出生闹哄哄的。
吃完席,才算结束,江璃才带着江母他们回去。
大家买的火车票都是明天下午的,因为还要回乡下摆酒,邓家父母和新人明天会和他们一起坐火车出发。
所以下午之后,江璃就完全没事干,没事干就去逛省城的侨汇商店了。
答应要给孩子买礼物的,这点她可没忘记,江璃看上了一个兔子形状的存钱罐,这个就挺不错。
又买了一个口吹的琴,而她自己也没忘记给自己买一个礼物。
淡紫色的风铃就特别好看,这里的护肤品还有更好的牌子,江璃也买了两套。
花钱的感觉就是很爽。
晚上江璃特地让江母明天别做她早餐,因为她要睡懒觉,睡醒去国营饭店吃油条皮蛋粥。
因为元宵后,江璃的目的地还是这里,所以第二天睡醒,东西都没打算收。
还从空间拿了不少衣服放衣柜,这样到时接她婆婆和孩子过来的时候,就不用带衣服来了。
粥和油条的搭配她最喜欢,不过就她自己一个人在国营饭店吃。
江母他们表示不饿,就没来,而是约好等会再火车站那里等。
这次是实打实的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十四号中午才回到城里的。
“你们这地方这么远啊,来一趟可真不容易。”邓母扶着腰道。
两边看看跟省城完全没法比的街道,邓母眼神划过一抹嫌弃之色。
江璃腰也酸,但还是道:“是比不得省城繁华,可风景好,人淳朴,是个不错的地方。”
江暖点头:“爹娘你们都累了吧,我们先回家休息吧。”
邓母疑惑:“我们不是住招待所吗?”
江母:“家里房子住得下,亲家不用担心。”
邓母眉间微蹙,看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