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就使得和硕特部在卫拉特四部中的地位很尴尬,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在卫拉特四部中,其余三部都是瓦剌部分化出来,他们和和硕特部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方面由于喀尔喀部的威胁,他们需要借重于和硕特部来抵御喀尔喀部的入侵,因为现在和硕特部势力最强,另一方面和硕特部和土默特部的关系也是他们要借重的。
现在的和硕特部,已然成为了卫拉特四部中最强大的力量,不单单是和硕特部本身额实力强劲,之前被大明从河套驱逐的鄂尔多斯部还有被大明击溃的土蛮部等部众,他们除了大部分为土默特部所收容之外,还有一些西迁到西域,投奔了和硕特部,使得和硕特部的实力加强了。
朱载坖这次之所以派遣张学颜出使顺义王,主要就是希望土默特部可以以同为黄金血脉的同宗同源的身份加上活佛的政治影响力,帮助大明劝说和硕特部与大明合作,朱载坖在之前已经和张学颜沟通过了此事,张学颜作为长期出镇辽东的边镇督抚,对于蒙古现在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朱载坖要求张学颜和顺义王、忠顺夫人还要土默特部的台吉们详细的沟通此事,大明希望顺义王在这件事情上发挥作用,对于土默特部来说,不仅仅可以借此从大明获取政治利益,更加重要的是,可以重振土默特部蒙古大汗的声威,朱载坖也在诏书中明确晓谕顺义王,大明支持土默特部的立场不会改变,即便是和硕特部投效大明,顺义王仍旧是蒙古大汗,这一政策是不会改变的,所以蒙古部落必须听从大明朝廷和顺义王的号令。
这其实是惠而不费的事情,朱载坖也很明白土默特部的诉求,就是重塑蒙古大汗在蒙古诸部当中的威信,但是这点没有大明的支持是不行的,大明愿意支持顺义王在蒙古诸部内重振大汗的声威,但是先决条件是顺义王和蒙古诸部必须忠于大明,同时大明可以借帮助蒙古大汗整顿蒙古诸部的名义对卫拉特诸部予以软硬兼施。
所以朱载坖的方略其实是已经定好的,对于和硕特部,是先硬后软,必须要先打击和硕特部,将其逐出乌鲁木齐地区之后,再予以招抚,但是对于卫拉特的其余三部,大明将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杜尔伯特与准噶尔一起游牧于瓜、沙二州以北,北山及其附近的把里坤一带。对于大明经略西域的影响是极大的,所以朱载坖必须先清除他们对于大明的威胁。
而在朱载坖进行外交努力的时候,李成梁和吴兑也已经将解运来的内帑赏银发放给了士卒们,用以激励士气,同时吴兑也将最后转运来的各种物资和军器发放给了军中,这些驮载炮和重型火枪确实对于官军有很大的作用,这次没有携带火炮,使得很多官军的军官心有惴惴,而现在这些驮载炮可以被分解到驮马驮载,使得官军至少拥有了可以携带到战场上的火炮。
李成梁在誓师之后就率领三万五千余官军走黄田小道进逼乌鲁木齐,而副帅麻贵则是率领一万五千余官军从交河走白水涧道进逼乌鲁木齐,两路官军南北对进,夹击和硕特部,相比于李成梁走的黄田小道,麻贵走的白水涧道就更加难走了,同时距离也更加远,而麻贵部的作用是吸引和硕特部的注意力,为李成梁的主力赢得机会。
麻贵率军走白水涧道,主要是要吸引蒙古人的注意力,同时夺占从交河到乌鲁木齐的重要据点白水镇,这里本是前唐的一座旧城,是乌鲁木齐的东大门,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联系南北疆的交通要冲,当地人俗称达坂城,“达坂”维吾尔语是“山的脊梁”即隘口,自汉唐开始,即作为军政要地受到广泛关注,由此出现了重要军事通道和交通要道白水涧道,并由此成为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经过地。
在官军夺回交河之后,蒙古人在此派兵驻守,以防备官军从交河袭取乌鲁木齐,而麻贵的任务就是夺取白水镇,为李成梁所率领的官军主力赢得时间,由于是偏师,麻贵麾下的骑兵不多,基本都是步卒,而这座达坂城是当年前唐在丝绸之路上所修建的一座重要的城池,用以控扼整个西域的重镇。
当年的大唐,对于此地是很重视的,因为达坂城是白水涧道右道出闪河县界“的重要通道。武则天长安二年设立守捉城,成为安西部护府辖内重要军镇。现在残存的堡垒为蒙古人所用,作为警戒从交河方向来的官军之用。等到麻贵率军抵达达坂城的时候,面对就是这样一座虽然残破,但是仍旧屹立在此的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