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大明北庭都司,庭州,征西大将军李成梁的帅帐,官军将领们按照品级肃立在堂下,中军参将正在点名,在点名完成之后,李成梁在步入堂上,中军参将向李成梁奏报麾下将领已经到齐,将领向李成梁行礼之后,李成梁才沉声说道:“本帅奉陛下圣谕,忝任征西大将军,钦奉上谕,征讨西番蒙古,现上谕煌煌,命我等兵出庭州,将和硕特部逐出乌鲁木齐,诸位有什么高见啊?”
对于朱载坖的这个决定,帐下诸将并不奇怪,他们知道李成梁已经多次请求对乌鲁木齐用兵了,朱载坖的准允也在意料之中,但是诸将们的问题是朝廷是否有援军来,这点很重要,因为之前这些将领们已经详细的计算过了,要是朝廷再增援两万援军的话,击败和硕特部就是很容易的。
但是李成梁接下来的话,使得这些将领们议论纷纷,李成梁告诉这些将领们,由于朝廷转运困难,援兵就暂时不要想了,现在西征大军只能够依靠自己现有的兵力击败和硕特部,夺取并守住乌鲁木齐地区,这下帐下的诸将开始议论纷纷起来了,官军能够调动的兵力,算在一起不过四万五千,其中精骑二万五千,剩余的都是步卒,而和硕特部的兵力,最少也在四万之数,官军的兵力并不占优,这让这些官军将领们有些忧虑,纷纷在帐下低声议论起来了。
李成梁并没有第一时间制止这些将领们的窃窃私语,等到他们说的差不多了之后,李成梁在问道:“怎么,这就吓破了胆?不敢说话了?”
麻贵作为副帅,还是出来说了一下自己的担忧,麻贵认为官军兵力不占优势,现在天气也日渐严寒,对于官军来说,并非用兵的好时机,而且官军的任务是将和硕特部逐出乌鲁木齐地区,这个任务可以说是非常之艰巨的,这点李成梁不否认,而且和硕特部并非易取,和土默特部、土蛮部不同,土默特部由于遭受大明长期的经济封锁,其各种装备是很差的,而和硕特部作为卫拉特四部中现在实力最强的一部,在这数十年又经常和土默特、喀尔喀蒙古交战,从西域可以获取很多铁器,他们无论是经验还是装备都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官军又不占兵力优势,对于当地的地形也不熟悉,再加上气候严寒,这个时候用兵,实在不是什么好时候。
麻贵的话得到了一部分的将领的认同,他们认为现在进攻的时机并不合适,即便是官军侥幸战胜了蒙古人,又怎么守卫此地呢?官军不可能在这里扛过西域严寒的冬季的,这点才是最关键的事情,但是李成梁不为所动,他认为现在要做的是先击败和硕特部,李成梁认为,官军进抵庭州,和乌鲁木齐已经是咫尺之遥了,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们肯定是一定要守卫乌鲁木齐这片水草丰美的住牧地的。
就算是官军不主动进攻,要是卫拉特四部联手的,和硕特部也一定会进攻官军的,这点其实是毋庸置疑的,而所谓的道路问题,其实在李成梁看来并没有那么严重,由于毕竟曾经控制过西域,所以史书上的记载还是很多的,同时当年大同沿丝绸之路从东到西建有阿克木那拉、土墩子、五米土堆烽火台及耶勒守促城、俱六守捉城、唐王城等,呈现出路、台、城与都督府同在的景象。这些旧时遗物都可以作为大军行军的参照物,至于战胜之后的守卫问题,李成梁认为也可以克服。
虽然蒙古人不会修筑城池,但是前唐的轮台城遗址尚在,应该能够为大军提供遮蔽,按照史籍记载,轮台城城内以三道夯筑土墙将城池一分为三,隔成东北、西北和南面三个子城,城址外围有护城河。城池东、南、北三面开城门,并建有瓮城,有的子城也开有瓮城和角楼。当年的旧城应该也可以为大军所用。
因为前唐极为重视西域,而轮台又是西域重镇,所以在此重点经营,唐朝时候的轮台城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扼守的是丝绸之路新北线。而那时候新北线已经成了丝绸之路主要路线了。轮台城成为了天山屏障的守护城市,也成为唐朝军队在西域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从战略意义来说,如果丢掉了轮台城,那就是天山失守,整个西域陷入危险境地。唐朝的丝绸之路北线一般会出敦煌,向西经哈密,过吐鲁番,然后穿过两山之间的低地进入轮台再向西行进。轮台以西就是广阔的平原地带,换言之,只要有人守住轮台,就能控制丝绸之路的北线。丝绸之路对唐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唐朝非常重视轮台的防务。
为了守卫轮台,前唐专门设立了轮台州都督府,管辖对象主要为西突厥处月部。其管辖对象主要为西突厥处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