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引进的各种作物和朝廷的储备,但是民变和流民问题一直是悬在大明君臣上的一把利剑,这也是之前为什么朱载坖对于物价上涨这么紧张的原因,隆庆二十三年的大旱最厉害的一年,各地河湖井泉干涸记录可旁证干旱程度,例如,南直“淮河竭、井泉涸、野无青草”;浙江“运河龟坼赤地千里,河中无勺水”等。幸好朱载坖在之前大力的加强仓储,有了常平仓和京通仓以及各地备荒仓的支持,还有从暹罗、占城能地海运而来的粮食,同时朝廷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将这些受灾地区的灾民迁移到辽东、大宁、台湾、河套等地,才勉强度过了。
而在隆庆二十四开春,各受灾省份都奏报今年还是风调雨顺,能够正常开展农耕了,正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朝廷的仓储也已经快要见底了,要是再继续持续下去的话,朝廷的仓储一样支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