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对于西域的这个部署,循序以急递的形势发往相关的地方,朝廷各部门也在紧张的准备之中了,各种人员、物资的调度也都在运转中了,朱载坖也严令前线将帅,不要贪功,牢记缓进急战的方略,朝廷现在要做的是将交河、庭州等地切实掌握之后在展开下一步的行动,官军主要任务是守卫现有领土,同时详细侦察相关的情况,为朝廷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
而隆庆二十四年也到了年终的时候,这一年对于朱载坖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年份,大量的股肱重臣离世,对于朱载坖的打击是很大的,这些和朱载坖一路走来的重臣们离世,其实也是昭示着朱载坖时代的完结,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对于朱载坖来说,参加朝会等活动,不仅对他的身体没有益处,而且看着越来越不熟悉的群臣,还有那些自己所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对于朱载坖来说都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所以朱载坖在很早就下达了旨意,正旦日大朝会由太子代行,而三国使臣也已经抵达了京师,对于朱载坖来说,现在比较关心的就是大明调停者三国的情况,从陈经邦和罗万化的奏报来看,大明的进展是很不顺利的,双方的差距是极大的。
主要是两大矛盾,第一就是尼德兰的独立问题,在佛郎机看来,他们是通过王朝婚姻关系和王位继承,使得尼德兰成为佛郎机的一部分。而佛郎机舍不得放弃尼德兰,尼德兰的海上贸易发展较早、成长较快。制造呢绒、丝绸、亚麻布、地毯、肥皂、玻璃器皿、皮革和金属制品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布鲁日、安特卫普成为重要的贸易、商业中心。
控制尼德兰能够在佛郎机王室带来丰厚的利润,这点朱载坖也是很清楚的,平心而论,就是换成朱载坖,也绝不会放弃的,佛郎机国库收入的一半来自尼德兰。而佛郎机国王腓力二世通过拒付国债、提高羊毛出口税、限制尼德兰商人进入佛郎机港口、禁止他们同佛郎机殖民地贸易等办法扼制尼德兰经济,造成手工工场倒闭、工人失业。对于尼德兰来说,确实是忍无可忍。
而且在海上,尼德兰人确实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海上,荷兰和英国的私掠船中断了佛郎机通往尼德兰的供应通路,并使战火扩大到西非和加勒比海。对于佛郎机和其殖民地的联系,尼德兰和英吉利水师也予以了破坏,所以尼德兰的要求是很简单的,佛郎机人滚出去,承认尼德兰的独立。
但是在这点上,佛郎机自然是坚决不干的,首先是尼德兰的重要性,对于佛郎机来说,尼德兰是财政的重要支柱,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相当于大明的苏松两府,再加上广州、南京和杭州,佛郎机怎么可能舍得这块肥肉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海上尼德兰打得不错,但是在陆地上,佛郎机仍旧占据着优势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特卫普围城战,隆庆十八年,为切断尼德兰叛军补给线,佛郎机于隆庆十八年开始对安特卫普进行全面封锁。法尔内塞在斯海尔德河修筑横跨半英里的巨型桥梁阻断航道,并建立桥头堡防御体系。尼德兰方面原计划掘开堤坝制造洪水破坏围城,但因领导人威廉·奥兰治遇刺而未彻底实施。意大利工程师贾尼贝里指挥的火船虽炸毁部分桥梁,但佛郎机迅速修复工事并控制战略要地科文斯丁堤坝。经过13个月围困,城内粮绝的安特卫普于隆庆十九年八月投降。
这使得佛郎机人认为只要能够向尼德兰投入足够数量的陆军,就能够将尼德兰的反抗予以镇压下去,同样的事情发发生在英吉利的身上,虽然他们在海上占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但是佛郎机的陆军始终威胁着他们,同时佛郎机的水师恢复速度极快,尽管大明并没有向佛郎机出售火炮等武器,但是佛郎机人凭借自己的铸炮工场,迅速武装起了从大明购买来的二手船只,同时逐步开始反击,佛郎机人认为,胜利的天平正在向自己倾斜,所以态度极其强硬,罗万化和陈经邦已经多次和佛郎机使臣谈判,都未能取得成效。
但是尼德兰额独立是大明要确保的事情,因为尼德兰是大明的盟友,如果放任佛郎机这么吞并尼德兰的话,这是显然不行的,但是大明毕竟太远,之前大明也向尼德兰出口武器装备,同时派遣了一批大明官军的军官协助尼德兰训练军队,修筑堡垒等,但是要有成效还是很困难,而且西洋和大明不一样,就在尼德兰的大明军官们向朝廷奏报,西洋参战各方所装备的火炮以及各种火器都不少,同时由于西洋地域狭窄,他们还普遍爱豢养重骑兵,在野战中对步卒的冲击力还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