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被其利,岂非好事?”
至于灶工手中的余盐转化为私盐问题,朱翊釴认为和官府不讲信用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朱翊釴说道:“官府既不能讲求古法以处置余盐,复不能变钞法以补给工本,则贫民何所以仰赖而不为变,故私盐越禁越多,贫弱灶丁朝有余盐,夕望米麦,此皆朝廷之过也,焉能推之于灶丁?”
这也是朱载坖日常灌输给朱翊釴的思想,朱载坖一向主张,发生种种事端的时候,首先要思考朝廷的政策是否合适,是否便民,不要一发生事情就是刁民难治,很多事情都是朝廷自己的骚操作所导致的,就以余盐转化为私盐来说,洪武年间规定:灶户缴纳完盐课所剩余盐由朝廷统一收购,朝廷发给灶户本色米麦或者大明宝钞。但后来朝廷没有能力收购余盐,发给灶户的大明宝钞也逐渐形同废纸。朝廷不能合理地让灶户将手中的余盐转换成他们需求的生存资料,这些灶户就会想方设法地走私余盐。
归根到底,是朝廷先不上路子的,而不是民刁难治,想清楚这点其实很多问题就很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