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虽然那些专门从事生意买卖、经营各种货物的商贾们,通过他们的努力和手段,通过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与算计,所赚取到的金银钱财确实是非常多的,数目相当可观,堆积起来像小山一样。
事实上,在广大普通的老百姓中间,在那些每日为生活奔波、辛勤劳作的平民百姓之中,在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依靠双手吃饭的人群里,真正会去羡慕这些商贾的人,真正从心底里想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说到底,终究还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只是那么一小撮而已,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漠里的一粒沙。
大家心里面依旧还是牢固地相信和奉行着那一句流传了很久很久的话,那一句从古至今都被许多人挂在嘴边、记在心间的话,那一代代传下来、刻在骨子里的话,那就是天下所有的行业。
无论是做什么样的工作,从事什么样的营生,不管是种地、做工还是经商,都是低下的,都是不怎么光彩的,都是被人瞧不起的,只有读书,只有埋头苦读圣贤之书,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是最高尚的,才是最有出息的,才是最能光宗耀祖的事情,才是正途。
老百姓们依旧还是全都朝着当官的那条仕途道路在奔走努力,都把考取功名、进入官场作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作为毕生的追求和目标。
而那些实在是走不通仕途这条道路的,那些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的普通百姓们。
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别的乱七八糟的想法,不会去思考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也会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留在自己的家乡,守着自己家里的那一亩三分田地,一年到头勤勤恳恳地种地干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土地之中,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不懈怠。
这样一来,整个社会自然而然地也就变得十分安定平稳,不会出现什么动荡混乱的情况了,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那么和谐安宁,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没有一丝波澜。
大明的老百姓们都能够安安心心地种地,把心思都放在田地里的庄稼上,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那些生长的禾苗之中,那么大明的粮食产量自然也就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不会今年多明年少,让人捉摸不定,就像有了定海神针一样。
只要国家拥有足够充足的粮食储备,能够让老百姓们不饿肚子,能够让大家都有饭吃,那大明这个国家就会像泰山一样稳稳当当,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不会有什么风雨飘摇的危险,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我们放长时间,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来看,翻开那厚厚的史书,仔细阅读那些记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们对于朝廷和官府的期待和要求,其实是非常非常低的。
他们并没有指望着要把自己的日子和生活过得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奢华享受,他们仅仅只是要求能够吃得上一口饱饭,不让自己的肚子饿着,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就心满意足了。
只要能够让他们把饭吃饱,让他们不用忍受饥饿的痛苦,那他们就绝对不会想着要去造反闹事,绝对不会去思考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整个天下也就会一直保持着安定平稳的局面,不会有什么大的变故,像铁桶一样牢固。
那些所谓的野心家,想要推翻朝廷自己上位的人,那些心怀不轨、图谋不轨之徒,其实也无非都是特定的时势环境所造就出来的,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
在一个所有的百姓都能够吃饱饭的时期里,在一个大家都能安居乐业的年代里,哪怕是有人故意地、刻意地想要造反,想要推翻朝廷,他们也根本拉不起多少人来跟着他们一起干,根本找不到什么志同道合的人,就像没有柴的火,烧不起来。
毕竟这造反可是要掉脑袋的、极其危险的事情,是谁都知道的杀头大罪,谁会没事闲着,就提着自己的脑袋,跟着别人去干造反这种随时可能送命的营生呢?
谁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开这种玩笑呢?除非是走投无路了。
要说那些在山林里打家劫舍的强盗土匪,那些靠抢劫为生的亡命之徒,或许数量还不少,可能各个地方都有一些。
可要是说真正敢明目张胆地起来造反的人,真正敢公开对抗朝廷的人,那可真是少之又少,难得见到几个,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像白天出现的星星一样稀少!
可一旦要是大家都没办法吃饱饭了,肚子整天饿得咕咕叫,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了,那这种情况可就大大地不一样了,整个局面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势不可挡。
您难道没有见过东汉末年时候的黄巾起义吗?您难道没有读过那段历史吗?那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那里。
当天下的老百姓都饿得不行,到处都是饿死的尸体的时候,当人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的时候,只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登到高处大声呼喊一声,那立刻就会有很多很多人响应他,跟着他一起干,整个天下就会陷入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