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所说的这一番话,让人在安静下来之后,一点一点地仔细思考,确实会发现其中包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越想越觉得他说得对,越想越觉得有味道,每一句话都值得反复琢磨,让人回味无穷。
朱棣每一句话都说得非常到位,非常合理,让人听了之后不由自主地从心底产生认同感,觉得他说得一点都没错,每一句都像是说到了人的心坎里,让人忍不住想要点头,想要拍手叫好。
黄子澄和齐泰两个人几乎是同时转过了头,互相看了对方一眼,他们的眼神在空气中短暂地相遇,然后又十分默契地同时点了点头,两个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连点头的幅度都差不多,连脸上表情的变化也都十分相似。
他们用这样无声的方式表达了内心深处对燕王朱棣刚才所说的那些话的强烈认同,觉得朱棣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没有问题,两个人心里想的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分歧,完全达成了一致。
朱棣所考虑的这些事情,可以说是把每一个可能涉及到的方面都考虑进去了,没有任何遗漏的地方,确实是想得非常周到,非常全面,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连最细小的地方都没有放过,考虑得十分细致。
他的具体计划是从那些家境富裕、财力雄厚的商贾手中,通过向他们出售燕王府学宫的入学名额这个特殊的办法,来筹集到整整五百万两银子。
这是这次行动最主要的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所有的安排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的,一步接一步都计划好了,每一步该怎么走都想得很清楚。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运气足够好的话,能够筹集到的钱比五百万两还要多,那自然是最理想的情况,是再好不过的了,那样就能完全超出预期的效果,比想象中还要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就算最后筹集到的钱比五百万两稍微少了一些,比如只筹集到了四百多万两,却也能够通过成功实施这件事情,向外界充分地展示一波燕王府学宫所具有的强大号召力,让天下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燕王府学宫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这一点也是很有价值的,能够带来很多好处,让燕王府的名声更加响亮,让更多人知道燕王府的厉害。
毕竟就在不久之前,就在前些日子里,朱煐创办稷下学宫的时候,仅仅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地筹到了高达四百六十三万两的银子,这件事情在当时就立刻震惊了整个朝廷和民间,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感到难以置信,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觉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钱,谁也没想到商贾们居然这么有钱。
燕王府学宫既然是要与朱煐所创办的稷下学宫相提并论,要与之竞争,那么现在制定出一个五百万两银子的筹集目标,这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并不算是什么过分的事情,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自然也应该能够做到,甚至还要做得更好,要超过他们才行!
......
不过如果真的要按照这个计划来具体执行的话,那么紧接着就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需要去想办法解决,而且这个问题还相当关键,必须要认真对待,不能有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全局,导致整个计划失败。
按照现在燕王府学宫已经确定下来的售卖入学名额的价格,一个名额就要卖出五万两银子的高价,这个价格确实不能算低,可以说是相当昂贵了。如果想要顺利筹到五百万两银子,那就需要成功卖出去整整一百个名额才行。
这个数目可真是不小,让人感到有些压力,心里不免有些打鼓,觉得不太容易办到,担心会卖不出去。
“王爷,这五百万两银子需要成功卖出去一百个名额才能凑齐,那些商贾那边....真的能有这么多人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来购买吗?会不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没有人来买怎么办?那样可就不好办了。”
黄子澄和齐泰两个人又一次不约而同地轻轻皱起了眉头,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些许担忧的神色,他们两人心里都有些共同的担心,那就是大明国内可能并没有那么多能够一下子轻松拿出五万两银子的大商贾存在,这个数目实在是有些太大了,让人心里没底,觉得不太现实。
要是最后名额卖不出去,或者卖得不够多,那可就让人尴尬了,面子上也会有些挂不住,不好向皇上交代,到时候就难办了。
朱棣却是一脸轻松地笑着摆了摆手,一副完全不需要为此事担心的模样,好像这件事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难题,很容易就能解决,他心里早就有了打算,早就想好了对策,胸有成竹。
“朱煐那小子虽然平日里行事作风让本王有些看不惯,觉得他太过张扬,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确实是有些真本事和独到眼光的,这一点本王还是认可的,不会因为个人喜好而否认,该承认的地方还是要承认的,毕竟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服。”
“他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