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夜会老朱?(1 / 6)

听着黄子澄一字一句说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朱允炆和紧挨着他身边坐着的吕氏不约而同地转过脸来互相望了一眼对方,他们两个人的脸上都明明白白地显露出了十分惊讶和完全不敢相信的神情.......

那表情就像是听到了什么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样,眼睛都睁得圆圆的,嘴唇微微张开,似乎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连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

他们两个人的心里面都像明镜似的非常清楚地知道,黄子澄这个人向来做事稳重,是绝对不可能拿着如此重要的大事来随随便便开玩笑的。

这一点他们心里都有数,黄子澄平时说话做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来不会信口开河,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才会说出口。

理智的声音在他们内心深处一次又一次地响起,不断地告诉他们黄子澄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没有半点虚假。

可是此刻他们的脑子却依然在短时间内无法轻易接受这个让人震惊到极点的消息,心里面乱糟糟的,像是被什么东西搅成了一团,思绪纷乱如麻。

这可是整整五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这么多钱堆在一起该是多么大的一堆啊!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银光闪闪的小山,让人眼花缭乱,连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难道就这么简单...这么轻松地...不费什么力气就弄到手了?

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在做梦一样,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实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总觉得不太真实。

虽然说黄子澄刚才所做的每一个解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听起来合情合理,找不出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前后连贯,逻辑严密,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可是他们依然觉得这件事情太过不可思议,让人不敢轻易相信,总觉得心里有些不踏实,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坚实的地面,而是飘飘忽忽的云朵,随时都可能掉下去。

.......

在这个点着好几盏灯火的房间里,蜡烛那跳动的火光随着从窗户缝隙中悄悄吹进来的微风轻轻地晃动着,在四周的墙壁上投下了一道道摇曳不定的影子,那些影子随着火光的跳动而不停地变换着形状,时而在墙上拉得很长,时而又缩成一团,像是在跳舞一样。

香薰在房间的角落里静静地燃烧着,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这股若有若无的香气萦绕在整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久久没有散去,闻起来让人心神安宁,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竹林之中,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在这个安静得有些过分的房间里面。

吕氏、朱允炆、黄子澄还有齐泰四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谁也没有先开口说话,大家都保持着沉默,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在空气中轻轻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整个房间里陷入了一片深深的寂静之中,静得仿佛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细微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那种安静让人有些不安,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扑通扑通的。

朱允炆微微转过头,将自己的目光落在了坐在旁边的吕氏身上,仔细地观察着她脸上的表情,看到母亲眼中同样充满了震惊和困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他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几天前朱煐在朝堂之上所做的每一桩每一件事情,那些画面此刻依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记忆之中,每一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他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当湖广地区发生严重灾情的消息传到朝堂上时,朱煐在朝堂上向众人提出了要从商贾们的手中弄到足够用来赈济湖广大灾所需的钱粮,当时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让人印象深刻。

那个时候,整个朝堂上的所有人没有一个相信朱煐能够做到这件事情,朱允炆的心里面自然也是对此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觉得他是在异想天开,根本不明白这件事的难度有多大,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不过在那时候,朱允炆心里还想着要趁机拉拢朱煐,心里盘算着等到朱煐从商贾们手中筹措钱粮的计划失败之后,在朝堂上要被问罪的时候,自己再站出来为他说几句话,卖个人情,以此来收买人心,让他对自己心存感激。

如此一来说不得将来能为自己所用,这个算盘打得很精。

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却完全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料,朝着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向进行,让他措手不及,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应对,整个人都懵了。

在下朝之后,朱煐表现出色得过分,和之前在朝堂上的形象判若两人,让人刮目相看。

.........

朱煐提出了重新开办稷下学宫的名义,在短短一天的时间之内,就以捐助钱粮就能获得入学名额的名义,成功地从那些商贾们的手中筹措到了整整三十六万两白银,这个数字震惊了所有人,让朝野上下都为之震动,议论纷纷。

最新小说: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