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朱允炆来了?(1 / 10)

“允炆必不忘今日两位先生之恩!”

朱允炆看着眼前为自己殚精竭虑的黄子澄和齐泰,语气沉重而真挚,郑重其事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说实在的,朱允炆心中此刻确实是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动。在这深宫之中,能得如此不计个人得失的辅佐,实属难得。

黄子澄和齐泰两人甘愿为了自己,主动去承担那可能招致非议的“恶名”,背下黑锅,而将唱红脸、施恩惠的机会留给自己,以此助自己收服朱煐那等桀骜难驯却又能力超群之臣。为此,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最为看重的清誉名声。

两人都是读圣贤书出身的文人,朱允炆深深明白名声、气节对于一个正统文人而言有多重要,那几乎是比性命还要紧的东西。

而偏偏,就是如此看重名声的两人,为了自己这个学生和主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这份决绝,令人动容。

这更是一场押上一切的豪赌!

赌的就是自己能够成功争得储位,最终登临那九五至尊的宝座。若是日后不能登基,功败垂成,那么今日他们所有的牺牲不仅将白费,恐怕连两人的身家性命都有可能受到牵连和清算。真正是做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彻底捆绑。

所以,朝堂上有不少官员都是精明的中立派,在形势没有彻底确定明朗之前,在洪武皇帝这棵大树依旧参天之时,他们是绝不会轻易下注的,只会持观望态度。

甚至哪怕朱允炆当真被立为储君,在老朱去世、权力真正稳固交接之前,这些人之中的大部分也依旧不会采取什么明显的动作,只会暗中示好。

在朝廷里面混,最重要的是一个“稳”字,明哲保身是首要。

那么,最稳的选择是什么?

那自然是等一切都尘埃落定,等形势彻底明朗、再无变数之后再下注投靠,虽然这样获得的从龙之功和利益会小很多,但同样的,也几乎不用承担任何政治风险。

正是因为大部分朝臣都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朱允炆才愈发明白眼前黄子澄和齐泰这番早早押注、毫无保留的支持是何等可贵,何等义薄云天。

“殿下洪福齐天,只要能顺利登临大宝,开创盛世,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微末牺牲,又算得了什么?”

黄子澄摇了摇头,看着朱允炆真情流露的样子,心中很是慰藉,觉得自己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两人之间的交集并非仅限于简单的君臣之别,黄子澄是朱允炆正儿八经的启蒙老师,是亲自看着、手把手教着朱允炆从懵懂孩童长大的,这样的深厚情谊让黄子澄在争储之事上根本没得选择,必须全力支持,但同时,也让两人的政治命运彻底进行了深度的捆绑,难以分割。

......

就像是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倘若是换一个人,像黄子澄这般在朝堂之上,在尚未和朱允炆详细商议、取得明确首肯的情况下,就贸然改变了朱允炆原有的计划,甚至带着整个文官集团的人一起脱离了朱允炆预设的轨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允炆必然要追究其僭越之责,甚至因此大发雷霆也是正常的事情。可当这个做出“擅自”举动的人是黄子澄的时候,朱允炆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在怪罪,而是在思考黄子澄此举是不是有着自己未能洞察的更深层考量,是不是更好的应对之策........

这就是关系远近带来的一个巨大区别。

关系足够亲近,信任足够深厚,所以才能产生这种近乎本能的、毫无保留的信任。

而能得到未来君主如此毫无保留的信任,这本身就是无数臣子梦寐以求却求之难得的殊荣和倚重。

“允炆。”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面色凝重的吕氏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娘?”朱允炆疑惑地转头看向吕氏,不知母亲为何突然出声。

“跪下!好好谢谢两位先生的擎天保驾之恩!”吕氏语气坚决,带着命令的口吻。

吕氏话音刚落,朱允炆没有丝毫犹豫,“噗通”一声,便直接屈膝,端端正正地跪倒在了黄子澄和齐泰面前的地上。

“殿下不可!此礼万不敢当!”

“折煞臣等了!殿下快快请起!”

黄子澄和齐泰顿时脸色骤变,惊得魂飞魄散,两人手忙脚乱地抢上前去,一左一右就要将朱允炆搀扶起来。储君跪臣子,这于礼制不合,乃是骇人听闻之事。

“两位先生就不要阻拦了,先生们的大恩,值得允炆这一跪。”

这时候吕氏再次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她走上前几步,看着慌乱的黄、齐二人:“我和允炆这孤儿寡母的,在这深宫之中无依无靠,若是没有两位先生这般的忠直之臣倾力相助,怕是早就被人欺负得没有立足之地了。”

她的目光扫过二人,最终落在朱允炆身上,语气郑重如同起誓

最新小说: 娘娘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大梁第一边卒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