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既想秉公审理,不如就在这衙门口审如何?”
“此案想来并不复杂,王爷该不担心被我们大伙儿看着吧?”
书生朗声道。
朱樉看了书生一眼,心中暗惊此人的胆大。
“你叫什么名字?”
这时候的朱棣阴沉个脸开口。
今天也不知道是倒了什么霉,路上碰到三个不长眼的,结果还是朝中御史,接着又来了老二,纯来恶心自己,这会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也在自己面前这般叫嚣,大放厥词,这世道是变了?老子这燕王的身份不好使了?
“燕王可是想报复?”
“不过草民倒也无惧,燕王可听好了,草民杨钰,字正勇。”
说着杨钰转过身冲着周围的百姓拱了拱手:“今日还请诸位为的杨钰做个见证,我杨钰与人为善,并无宿敌,倘若哪一天杨某暴尸街头,那便是燕王下手无疑。”
说着杨钰又一脸慷慨无惧的模样冲着愣在原地的朱棣沉声道:“王爷,你能取我杨钰的性命但却取不了我心中公道,我大明读书人,没有软骨头!”
此言一出,瞬间全场沸腾!叫好声一片。
“好!说的不错!这才是我大明读书人!”
“好个杨钰,我记住了,若是你死,我便将今日之事广而告之!”
“不错,燕王若是暗中下黑手,定让燕王遗臭万年!”
“杨兄且安心,燕王他一人,难堵我等悠悠众口!”
“......”
上到书生秀才,下到贩夫走卒在听了杨钰的话,又听了他这坚定的语气之后,几乎都被杨钰的态度给感染了,一个为了心中公道平白就开罪朝中王爷,这样的人可以说他傻,可却不得不佩服,正是因为这世上又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傻子,才让这朗朗乾坤之下,尚有公道可言!
人群中的老朱听着杨钰这慷慨激昂的一番话也是连连点头,转过身小声冲蒋瓛道:“此人不错,若是日后能入朝,倒是可堪一用。”
老朱对着这杨钰评头论足的时候,场内的朱棣听闻了杨钰的话之后,脸色就更黑了....
他娘的,你死不死的和本王有什么关系?
本王会那么下贱暗杀你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
朱棣郁闷坏了。
杨钰这话一出,无论如何这锅自己是背上了.....
朱棣大感晦气,这入京之后好像就是诸事不顺,遇到的人一个比一个难缠,还都不按常理出招,现在还诋毁起自己来了.....
“杨兄义气深重,彰显我大明读书人之风骨!”
“这才是我大明读书人啊!”
“日后科考,必有杨兄一席之地!”
“.....”
周遭的读书人一个个也开始发声。
这些读书人有一部分确实是胆小怕事,但更多的还是一根筋,满腔热血,他们大都觉得自己是人中龙凤,日后定然能够高中举人,报效朝廷,一展抱负。
事实上在开国的洪武朝,这样想法的读书人不在少数,他们就是苦读书的一根筋,基本都没有受到社会的毒打和折磨,也唯有在入了官场之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才会变得圆滑。
而对于眼下没有进入官场的他们而言,朱煐的名字,已然是深深刻在了脑海里,洪武朝,就没有出过这么牛逼的书生,哦不,甚至整个历史上都没有出过!
出身寒门,殿试就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满朝文武直接就敢和文武百官对峙,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胸襟?
科举刚结束不久,正是话题热度最高的时候,而朱煐的种种表现更是让他在民间,尤其是考生中的威望暴增,他干的这些事情在这些读书人的眼中就像是天方夜谭,可不得不说,这些事情当真是大快人心啊!将大家不敢说,不敢做,不敢想的事情全都给干了!
朱煐的风头直接盖压过了本届状元,甚至远远超过,眼下要说京城读书人心中,谁的人气最高,那毋庸置疑就是朱煐!
事实上杨钰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说,这件事情甚至改变了他的一生。
杨钰,京城人士,少年时崇拜游侠,家有薄资于是成天与三教九流的人物厮混,之后某一天,忽的听茶馆的说书先生说书,年少的杨钰一听之下便听的入迷....
他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直到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一个个故事让他如痴如醉,他甚至将说书先生说的内容给手写了下来,日日反复研读。
当他看着刘关张三人如此本事却被追杀得如丧家之犬那般百思不解,在他看来,侠客,勇士便如此,为国为民,快意恩仇。直到他看到了书中徐庶与诸葛孔明的登场!
从说书先生口中听到徐庶和诸葛亮,一场赤壁大火烧的八十万曹军丢盔弃甲,彻底震撼了少年的杨钰,自那之后他就做出了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