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今日种下一颗种子,日后生根发芽,功德圆满也就容易多了。
若是能在老朱手下死了更好,可要是不成,还有个永乐大帝托底啊。
“朱御史,你看如何?”
朱樉见朱煐不说话,不由出声,一双眼睛看着朱煐。
朱煐飒然一笑:“王爷这法子不错,不过得注意分寸,这下手,得重些!得让燕王终身难忘,主要起到一个警醒的效果,力度不够,怕是燕王不长记性。”
朱樉闻言心中一凛,暗道‘果然如此’。
就听听这话,这是一个在朝为官的官员能说出来的话?
这说话的语气,这话...分明就是父皇说的嘛!
“看来又是父皇暗中传召了,借这朱煐之口说出。”
“如此来看,本王当已深受父皇信任!”
朱樉眼前一亮,顿时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朱樉是老朱家的老二,从出生以来头上一直就被朱标这个老大压着,朱标太过优秀,以至于处处将朱樉压着,无比耀眼的光芒彻底将朱樉这个老二的所有两点都给遮盖住了。
但朱樉一点也不恨朱标这个大哥,小时候老朱忙于打仗,都是大哥朱标一手将他带大的,因此对于朱标这个大哥,朱樉是心服口服。
可他又不甘心,因为老朱习惯性地就会将大家忽视,老朱的眼里,只有朱标这个大哥。
朱樉小时候也尝试过努力,想要得到老朱这个父亲的认可,可无论再努力,终究无用,根本无法引起老朱的半点重视。
时间久了,朱樉备受打击,他走上了另一条路,他发现每次自己惹事之后,都会被老朱这个日理万机的父亲关注到,虽然挨了一顿揍,可总算不再是个小透明了。
于是他隔三差五开始惹事,老朱让做什么,他偏往反方向去。
朱樉想以此得到老朱的关注。
可这样虽然能短时间内获得一些关注,可却获得不了老朱的认可。
从小到大,朱樉一直都缺少来自父亲的认可,而此刻,朱樉忽然感觉到了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大明需要贤王,父皇需要我!”
“父皇年龄大了,大哥去世仓促,留下稚子,眼下,该是本王为父皇分忧的时候了!”
朱樉心中越想,越是升起了一股责任感。
他没有想到,从小到大,无比渴望的老朱的认同,竟是在此时得了!
“朱御史放心,本王一定给老四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
朱樉信誓旦旦地说道。
朱煐听了这话也是乐了,忍不住露出了笑容:“那就有劳王爷了。”
“哈哈哈哈,好说,好说,不过小事而已。”
朱樉畅快大笑。
......
而与此同时....
“阿嚏!”
远在应天府百里之外,正骑着快马往应天府赶的朱棣猛不丁地打了个喷嚏.....
“王爷,您定是染了风寒了,加件衣服吧。”
朱棣皱眉,喃喃自语:“倒也怪了,最近总觉着后背发凉,也不知怎的。”
“王爷不必忧心入京之事,既然秦王无恙,陛下想来也不会为难王爷才是。”
“但愿如此吧。”
朱棣怅然叹了口气:“父皇的心思,谁能知道?”
“再快些,已经耽搁了不少时日了,再晚,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说完朱棣两腿一夹,胯下战马速度又快几分....
.....
皇宫,御书房。
朱樉前脚刚拜访完朱煐,后脚蒋瓛就亲自到了朱煐府上把朱煐给请入了宫中。
朱煐一路上心中暗喜。
蒋瓛身为锦衣卫头头,亲自来传,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事儿,指定不小啊!
最近朝堂上来来回回反复争论的无非就是那么点事情,皇储之位悬而未决,各方角力,这事情在朝堂上说的都差不多了,也不至于私下传召。
这么一排除,朱煐心里顿时也就有了计较。
既然不是朝堂上的公事,那便是私事咯。
什么私事,劳烦蒋瓛这个锦衣卫的头头亲自来传召呢?
这还用想?
那必然是自己私下与朱樉这位大明秦王走得近的消息为老朱所知!
老朱....终于要对自己出手了吗?
想到这,朱煐的心中就隐隐有些激动。
事情,终究是朝着自己预料的方向推进了!
一路上朱煐也没有说话,而蒋瓛见朱煐没有说话,也不敢言语。
朱煐就这么来到了熟悉的御书房。
刚推开御书房的房门,朱煐就是一愣。
御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