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同人 >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 第25章 凌烟阁的请柬与氏族志的尘埃

第25章 凌烟阁的请柬与氏族志的尘埃(1 / 3)

三日后,朝会。

气氛有些诡异。

武将勋贵们,个个红光满面,昂首挺胸,彼此间眉来眼去,仿佛有什么天大的喜事。而另一边,以几位出身世家大族的文臣为首的官员们,则面色凝重,神情中带着几分疏离与警惕。

李世民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了然。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王德那略带尖细的声音响起。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手持象牙笏板,出列了。

“臣,有本奏。”

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奏疏,双手奉上。

王德接过,呈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展开奏疏,目光扫过,脸上却并未露出长孙无忌等人预想中的惊喜或赞许,反而眉头微微一挑,露出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

因为这份奏疏的行文,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通篇看下来,核心思想就一个:太子殿下觉得跟某些人玩不到一块儿去,心里不爽,所以想建个“功臣阁”,把父皇您的好兄弟们都画上去,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要带着“自己人”一起玩,不带他们玩。至于什么封赏啊、子孙入学啊,都是为了让这个“俱乐部”显得更厉害一点,好气死那些“看不起人”的家伙。

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孩子气的赌气和炫耀。

这奏疏,写得太有水平了。

它完美地将一个足以颠覆国本的阳谋,包装成了一个不成器的太子,为了争风吃醋而想出来的馊主意。

李世民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他不能说破。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合上奏疏,抬眼看向下方的李承乾。

只见他的宝贝太子,正站在武将队列的末尾,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时不时还打个哈欠,仿佛这朝堂上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那副懒散的样子,简直就是对这份“赌气奏疏”最好的注解。

“咳。”李世民清了清嗓子,将奏疏往旁边一放,“赵国公所奏,太子这个‘凌烟阁’的提议……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他故意把“凌烟阁”说成是“太子的提议”,就是在看

话音刚落,“轰”的一声,武将那边炸了锅。

尉迟恭第一个跳了出来,声如洪钟:“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这个主意,好!太好了!俺老黑跟着陛下一辈子,打打杀杀,图个啥?不就图个身后的名声,图个子孙后代能挺直腰杆做人嘛!把俺们画上去,让俺的孙子指着画说‘看,这是你爷爷’,多带劲!臣,附议!”

“臣附议!”秦琼出列,声音沉稳,“太子殿下仁孝,念及我等功勋,实乃我等之幸。此举,更能彰显我大唐君臣一心,激励后辈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臣等附议!”

李靖、程咬金、侯君集……一众开国将帅,齐刷刷地出列,声势浩大,震得整个太极殿都嗡嗡作响。

紧接着,房玄龄、杜如晦也对视一眼,默契地出列。

“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此举,虽出于赤子之心,却暗合安邦定国之道。”房玄龄缓缓说道,“为功臣画像,彰其功,传其名,乃是为我大唐立下一座精神丰碑。后世子孙,见贤思齐,则国祚可长久矣。”

文臣领袖和武将集团,竟然在这一刻,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中书侍郎崔民干,一位出身清河崔氏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了。

“陛下,臣……有不同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崔民干顶着巨大的压力,沉声道:“为功臣画像,以彰其功,本是美事。然,何为功臣?仅限于沙场搏杀,朝堂谋划吗?我华夏自古以来,传承礼乐,教化万民,亦是固国之本。孔孟之道,传家之学,难道就不是为国之功吗?”

他这话,说得极为巧妙。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将“功”的概念扩大化。

“陛下,”他继续说道,“若论门第,当以德行、学问、礼法为先。若仅以一时之军功论高下,恐会助长朝中骄兵悍将之气,而轻慢了诗书礼仪之家。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臣恳请陛下三思,《氏族志》的编撰,当以德行为本,而非以军功为先!”

他这是在偷换概念,将“凌烟阁”这个功臣荣誉体系,与修订《氏族志》这个划分社会等级的敏感问题,捆绑在了一起。

他的话音刚落,几位同样出身高门世家的官员,立刻出声附和。

“崔大人所言极是!治国,当以文德为上!”

“军功可定一时之安,教化方能定万世之基啊!”

朝堂之上,泾渭分明,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李泰站在文臣队列中,看到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来了!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

最新小说: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