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太子殿下要办报(2 / 3)

板,让贩夫走卒都买得起,看得起。舆论,就是要从下往上,彻底覆盖!”

“神了……真是神了……”杜如晦喃喃自语,他已经想象到,当一份份印着朝廷声音的报纸,如雪片般飞入长安城的千家万户时,那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五姓七望的那些阴谋诡计,在这堂堂正正的阳谋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此事,就这么定了!”李世民一锤定音,心中豪情万丈,“玄龄,你即刻去国子监和弘文馆,挑选文笔最好的学士,组建‘时报署’!辅机,你负责联络工部,不计成本,给朕把活字印刷术搞出来!”

分派完任务,李世民看着重新躺下,一副“被掏空”模样的儿子,心中是又爱又气。他走过去,想说几句勉励的话,却见李承乾正迷迷糊糊地嘟囔着什么。

他俯身细听,只听见:“唉,为了能安稳地睡个午觉,我真是付出了太多……希望这次能一劳永逸吧……”

李世民:“……”

——

《大唐时报》的创办,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长安。

当第一期报纸,以三个铜板的低廉价格,出现在长安街头时,百姓们还抱着一丝好奇和怀疑。可当他们看到报纸上,不仅有皇帝的动向,还有赚钱的门道,更有那引人入胜的《霍去病传》连载时,整个长安都沸腾了。

识字的人,在街头巷尾高声朗读,周围围满了听得如痴如醉的民众。酒楼茶肆,说书先生的生意一落千丈,大家讨论的,都是报纸上的新闻和小说里的情节。

“听说了吗?陛下昨日亲自去田里看麦苗了!”

“何止啊!报纸上说了,咱们买的兴业债券,净值又涨了!我那十贯钱,如今值十二贯了!”

“你们快去看今天报纸上那段,霍去病千里奔袭,直捣龙城!写得太他娘的过瘾了!”

不过短短十日,《大唐时报》的日销量,就突破了五千份,并且还在以一个恐怖的速度增长。

而那些关于“皇家贡酒”的恶毒谣言,在这股信息洪流的冲击下,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谁还关心那点捕风捉影的屁事?大家更关心霍去病什么时候能封狼居胥!

五姓七望,清河崔氏的府邸内。

几名世家大族的代表,脸色铁青。

“这个李承乾,好毒的阳谋!”太原王氏的家主,将一份《大唐时报》狠狠摔在地上,“他这是在挖我们世家的根啊!”

千百年来,他们靠着垄断知识,掌控舆论,才维持着超然的地位。可现在,一份三文钱的报纸,就将他们苦心经营数百年的壁垒,冲得七零八落。

朝廷的声音,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直接地传递到了每一个百姓的耳中。民心向背,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向李唐皇室。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一名博陵崔氏的族老,眼神阴鸷,“再让他这么搞下去,这天下,就真的只是他李家的天下了!我们必须反击!”

“如何反击?我们的谣言,在《大唐时报》面前,如同儿戏。”

“不能攻击他的‘术’,要攻击他的‘道’!”那位崔氏族老冷冷一笑,“他不是喜欢搞这些商贾贱业,奇技淫巧吗?那我们就从‘名’上,让他身败名裂!”

“御史台,还有我们的人。是时候,让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好好地‘规劝’一下我们这位‘不务正业’的太子殿下了!”

……

三日后,大明宫,朝会。

气氛庄严肃穆,百官列队。

李世民刚刚处理完几件政务,心情颇为舒畅。

就在此时,一名身着青袍的御史,手持笏板,猛然出列。

“臣,御史中丞王珪,有本启奏!”

王珪,乃是太原王氏的远亲,更是天下闻名的儒学大家,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著称。他曾是李建成的旧臣,李世民敬其风骨,依旧委以重任。

李世民眼皮一跳,心中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只听王珪声若洪钟,响彻大殿:“臣,弹劾太子李承乾!”

满朝文武,瞬间哗然。

“臣弹劾太子,不敬经典,沉溺商贾之术,败坏皇家风气,其一!身为储君,不思研习治国安邦之大道,却终日与工匠优伶为伍,设计躺椅,编撰杂报,不务正业,其二!以权谋私,设立‘官酿局’,垄断酒业,与民争利,失德失行,其三!”

“太子如此行径,轻则有亏储君之德,重则动摇国本!恳请陛下,严惩太子,禁其足于东宫,令其闭门思过,日夜诵读经史,以正其心,以固国本!”

一番话,字字诛心,句句都打在儒家礼法的要害上。

这些罪名,从另一个角度看,全都是事实。李承乾确实懒,确实爱钱,确实不务正业。但在王珪口中,这些都成了动摇国本的滔天大罪。

朝堂之上,支持世家的官员纷

最新小说: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