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京城沸腾(1 / 2)

李钰要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云中府。

天色刚亮,云中府城门内外,已是人山人海。

得到消息的军民自发前来,为李钰送行。

张崇山率领着众多将士,披甲持械,列队整齐,对着李钰齐齐抱拳行礼,目光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

更远处,是密密麻麻的普通百姓。

他们都知道是这位年轻的钦差大人,逼退了胡人,保住了他云中府,还留下钱财帮助他们重建。

感激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不少百姓更是跪在路边磕头。

如果不是李钰,他们可能早就饿死。

铁木、吉布带着归义军的少年们,挤在人群的最前面。

他们已经穿上了边军号服,眼眶通红,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看到李钰的目光扫过来,他们纷纷挺直了胸膛,用力地挥手。

“大人保重!”

“李大人一路顺风!”

“我们一定会好好训练,守住这里!”

李钰对着四方拱手还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一一告别。

在云中府虽然待的时间不长,但也让李钰生出了几分不舍。

众人一直送出了十里开外,长长的队伍才停了下来。

“李大人保重!”

张崇山再次抱拳。

李钰点头回礼,“张将军珍重。”

随后李钰上了马车,放下帘子后,李钰靠在车厢上,闭上眼,眼角有些湿润。

坐在他对面的李芸和林溪两女见到李钰眼角湿润,对视一眼,有些讶异。

她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李钰这个样子。

之前在草原上可是杀人不眨眼,没有想到这离开云中府,居然会哭。

李芸轻咳一声,笑道:“在草原上杀得胡人闻风丧胆、在朝堂上敢跟首辅叫板的状元郎,原来也会哭呢。”

李钰急忙睁眼,用手擦了擦脸,“胡说什么,是风沙迷了眼。”

林溪也笑道:“这车帘厚实,也不知是哪里的风沙这般厉害,竟能钻进来,专迷我们李大人的眼?”

两人一唱一和,让李钰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耳根都有些发红。

看着李钰这有些难堪的表情,两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好了,逗你的。”李芸开口。

林溪也道:“英雄落泪,非是软弱,乃是情深。”

李钰知道两女是在用这种打趣的方式关心自己,不想让他这么难过。

经过这么一闹,这离别的不舍之情,倒也确实淡了不少。

前路漫漫,但至少此刻,车厢之内,温暖如春。

……

京城。

北胡退兵的消息,由汪明允派出的信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在北胡退兵第二天便已经传到了京城。

当那风尘仆仆的信使,嘶哑着喉咙喊着“北疆大捷!胡虏已退!”冲过京城朱雀大街,直奔皇城而去时,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压抑了数月之久的恐慌和阴霾,在这一刻被狂喜冲散。

街头巷尾,人潮涌动,无论士农工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如释重负的笑容。

“退了!胡人真的退了!云中府保住了!京城无恙矣!”

“天佑大景!陛下洪福!”

“我就说嘛,有温首辅在,定能力挽狂澜!瞧瞧,这才议和几天?胡人就乖乖退兵了!”

“是啊是啊!温首辅真乃国之柱石!堪比古之伊尹、周公啊!若非他高瞻远瞩,定下这缓兵之策,北疆战事还不知要拖到何等地步!”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温公实乃我大景第一能臣!”

茶楼酒肆中,说书先生们立刻编出了新的段子。

将温知行如何洞察局势、如何忍辱负重、如何以智谋逼退胡兵的故事说得天花乱坠,引得满堂喝彩。

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对那位深居简出的首辅大人充满了感激和敬仰。

仿佛这场危机的化解,全赖温首辅一人之智,京城上下,沉浸在一片对温知行的歌功颂德之中。

对于朝廷的纳贡和割地只字不提。

一提便有人跳出来说这是缓兵之策,只是将那三镇寄于胡人之手,迟早会拿回来。

相比于外界的喧嚣,温知行的府邸内,气氛则更加热烈。

大厅内,核心的温党成员济济一堂,人人脸上都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谄媚。

“元辅妙算!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一纸和约,便令凶悍胡骑俯首退兵,此等功业,足以彪炳史册!”

“正是!如今京城上下,谁不称颂元辅乃国之干臣,擎天之柱?

那些清流腐儒,前些时日还敢散布流言,污蔑元辅,如今看来,不过是蚍蜉撼树,可笑至极!”

“经此一役,元辅威望如日中天,看那沈知渊之流,还有何面目与元辅争锋?”

“……”

温知行端坐主位,手抚长须,面上虽竭力保持着沉稳,但眼角眉梢那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透露着他内心的志得意满。

最新小说: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 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