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顾承宇决定让太子顾明轩前往江南历练,一来让他亲眼看看新政下江南的变化,二来也让他学习处理地方事务。
出前,顾承宇在御书房与太子彻夜长谈,将一本母亲顾云芷当年批注的《地方治理策》交给明轩:“此书里有你祖母对地方治理的思考,遇到难题时,不妨翻开看看。
记住,到了江南,不要摆太子架子,多听、多看、多问,百姓的需求,才是治理的根本。”
顾明轩接过书,郑重地点头:“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定不负父皇期望。”
三日后,顾明轩带着几名随从,低调前往江南。
抵达苏州时,肖园早已在城外等候。
肖园如今已是江南巡抚,看着眼前眉眼间有几分顾云芷影子的太子,心中感慨万千:“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肖大人不必多礼。”
顾明轩连忙扶起他,“此次前来江南,是为学习地方治理,还请肖大人多指点。”
肖园笑着应下,随后带着顾明轩前往苏州府衙。
沿途,顾明轩看到街道整洁,商铺林立,百姓脸上满是笑意,与书中记载的江南战乱后景象截然不同。
他不禁问道:“肖大人,江南能有今日的景象,想必付出了不少心血吧?”
肖园叹道:“这都是先皇与陛下的功劳。
先皇当年平定江南之乱后,推行减免赋税、鼓励农桑的新政;陛下登基后,又严查贪官、兴办学堂,江南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
只是……”
他话锋一转,面露忧色,“近来部分士族对新政仍有抵触,尤其是‘均田令’推行后,不少士族不愿交出多余土地,暗中阻挠政令实施。”
顾明轩心中一沉,他在京城时便听闻“均田令”
推行受阻,却没想到江南的问题如此棘手。
“肖大人,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肖园道:“太子殿下不如随老臣去田间看看,听听百姓的想法。”
次日,顾明轩跟着肖园来到苏州郊外的村庄。
村民们见巡抚大人带着一位年轻公子前来,纷纷围了上来。
肖园介绍道:“这位是京城来的贵客,特意来看看大家的生活。”
一位老农握着顾明轩的手,激动地说:“贵客有所不知,自从朝廷推行‘均田令’,我们这些无地的农民也分到了土地,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只是那些士族老爷们,总想着法子刁难我们,不让我们好好种地。”
顾明轩问道:“士族们具体是如何刁难的?”
老农叹了口气:“他们控制着村里的水源,不给我们放水浇地,还说土地是他们的,迟早要收回去。”
顾明轩听后,心中怒火中烧。
他当即对肖园说:“肖大人,明日我们就去拜访当地的士族领,若他们仍不知悔改,便按律处置!”
次日,顾明轩与肖园来到当地士族领王大户家中。
王大户表面恭敬,实则傲慢,听闻顾明轩提及“均田令”
,便开始哭诉:“太子殿下,并非小民生事,只是家中世代相传的土地,怎能说分就分?若没了土地,家中数百口人可怎么活啊!”
顾明轩冷笑一声:“王大人,你家中有良田千亩,却只交给佃农耕种,每年收取高额地租,不少农民因交不起地租而家破人亡。
如今朝廷推行‘均田令’,只是让你交出多余的土地,并非没收你所有家产,你怎会活不下去?”
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账册,“这是你家的田产账目,上面清楚地记载着你家的土地数量与收租情况,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王大户见账册被拿出,脸色瞬间惨白。
顾明轩继续说道:“朝廷的政令,不容任何人阻挠。
限你三日内交出多余土地,若逾期不交,便以抗旨论处!”
王大户不敢再狡辩,只能连连点头:“小民遵旨,小民一定按时交出土地。”
在顾明轩的推动下,苏州的士族们纷纷交出多余土地,“均田令”
在江南得以顺利推行。
顾明轩将江南的情况写成奏折,派人送往京城。
顾承宇接到奏折后,十分欣慰,当即下旨嘉奖顾明轩,并将他的做法推广到全国。
就在江南局势逐渐稳定之时,北契传来消息。
北契国王在新靖王朝的帮助下稳固了统治,却因年轻气盛,想要扩大疆域,暗中与西域的龟兹国勾结,意图侵犯新靖王朝的西域边境。
顾承宇接到西域都护林策的急报后,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顾云卿奏道:“陛下,北契国王忘恩负义,与龟兹国勾结,若不予以教训,恐其他国家也会效仿。
臣建议派大军前往西域,震慑北契与龟兹国,同时派人前往北契,斥责国王的行为,让他认清形势。”
兵部尚书李刚也附和道:“顾老将军所言极是。
臣愿率军前往西域,定能击退北契与龟兹国的联军。”
顾承宇沉思片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