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夏夜,清华大学特殊材料实验室的灯光穿透梧桐树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晓蹲在一台半拆解的月球车原型旁,指尖划过轮胎表面的纹路——那是他根据学生们的设计改良的"
重力适应咒阵"
,每个六边形纹路里都嵌着细小的月尘颗粒。
"
教授,第三次模拟测试准备好了。
"
扎马尾辫的林薇举着数据板跑过来,白大褂上沾着银灰色的粉末,那是用魔法合成的模拟月壤。
她现在是陈晓最得力的助手,三年前那个问"
能否登上月球"
的女生,如今已经能独立设计简单的防御咒阵。
陈晓点头起身,魔杖轻叩月球车底盘。
实验室中央的地面突然泛起银光,模拟月面的低重力环境瞬间形成。
月球车启动时,轮胎纹路里的月尘颗粒突然亮起,像撒了一把碎星——咒阵将车重降低了o,但抓地力反而提升了o,这是传统机械设计无法实现的平衡。
"
但在真实月球上,咒阵会遇到太阳风暴的干扰。
"
林薇指着监测屏上的波动曲线,"
上周的太阳耀斑模拟试验中,咒阵能量衰减了。
"
陈晓从实验台拿起一块黑色薄片,表面布满蛛网状的金线:"
这是用黑曜岩混合凤凰尾羽纤维做的防护层,能吸收o的电磁辐射。
"
他将薄片贴在月球车的太阳能板上,再次启动测试——当模拟太阳风暴的电磁脉冲袭来时,咒阵的能量曲线只是微微颤动,很快恢复了稳定。
窗外突然传来自行车铃铛声,王工推着一辆老式二八大杠冲进院子,车后座绑着个盖着帆布的木箱。
"
小陈!
不,陈所长!
"
他扯开帆布,露出里面的金属球体,表面刻着熟悉的抗辐射咒阵,"
酒泉那边送过来的,嫦娥工程的探月卫星模型,就等你的导航核心了!
"
这个拳头大的球体是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核心,传统设计需要三套陀螺仪和复杂的液压装置,而陈晓团队设计的魔法导航系统,只用一个刻满"
定向咒阵"
的水晶球就能实现。
此刻水晶球在月光下泛着淡蓝,里面悬浮着三个微型咒阵,分别对应着卫星的滚动、俯仰和偏航轴。
"
用星象定位代替陀螺仪。
"
陈晓捧着水晶球走向校准仪,"
科多斯多瑞兹的天文魔法课教过,通过追踪北极星的魔法印记,能让定向误差控制在oo度以内。
就算在月球背面失去地球信号,咒阵也能自动修正轨道。
"
林薇突然指着水晶球内部:"
教授您看!
微型咒阵在自转?"
三个负责姿态控制的小咒阵,此刻像行星绕日般缓缓转动,彼此间保持着精确的角度。
这是魔法场的自稳定现象,连陈晓在科多斯多瑞兹的教材里都没见过。
"
是凤凰尾羽的作用。
"
他想起制作水晶球时混入的那根凤凰羽毛——三年前从苏联魔法部换来的珍贵材料,"
凤凰羽毛的能量场具有记忆性,能自动维持咒阵的相对位置。
这意味着我们的卫星在太空中,不需要持续供电就能保持姿态稳定。
"
消息传到航天部时,正赶上探月卫星的研制进入倒计时。
总设计师带着专家组连夜赶来,看着水晶球在模拟失重环境下精准调整方向,突然提出更大胆的设想:"
能不能让卫星在月面软着时,用魔法缓冲冲击力?"
这正是陈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月球没有大气层,无法用降落伞减,传统的反推动机又太重。
他的解决方案藏在实验室角落的一个金属支架上——那是个由十二根钛合金杆组成的装置,每根杆顶端都嵌着一颗共振水晶。
"
这是重力缓冲阵。
"
陈晓启动装置时,十二颗水晶同时亮起,形成一个半透明的能量场,"
当卫星距离月面oo米时,阵形展开产生向上的推力,像一只无形的手托住卫星。
水晶的共振频率能根据下降度自动调节,确保着度不过每秒米。
"
为了测试这套系统,他们在实验室搭建了oo米高的模拟降落塔。
当配重舱带着缓冲阵从塔顶落下时,监测屏上的加度曲线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变得平缓,像被海绵接住的鸡蛋。
舱体内部的传感器显示,冲击力仅相当于从桌面掉下一本书。
"
但月面的地形复杂,万一落在陨石坑边缘怎么办?"
专家组里有人提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