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1949璃院繁星 > 第三段 社会责任的担第787章 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第三段 社会责任的担第787章 参与灾后重建工作(1 / 2)

2o4o年盛夏,李氏集团总部的气象预警大屏突然爆出刺耳的警报声,红色的台风路径图如狰狞的巨蟒般覆盖了邻近的闽东沿海地区。

卫星云图上,中心风力17级的"

海燕"

正以每小时3o公里的度逼近,智能分析系统预测将造成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李阳盯着实时更新的灾情数据,想起留守儿童眼中对安稳生活的渴望,此刻灾区民众正面临着更残酷的生存考验。

"

李总,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帐篷和电机已准备就绪,但交通管制导致运输受阻。

"

应急管理部总监将全息地图切换至红色警戒状态,高公路多处塌方,机场航班全部取消,"

现有救援力量远远不足以应对这种级别的灾害。

"

财务总监调出资金调拨方案:"

批救灾款至少需要2亿元,后续重建更是天文数字。

"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成冰。

李阳迅调出企业在物流、建筑等领域的资源网络:"

还记得智能货轮的自动驾驶系统吗?"

他的激光笔划过虚拟屏幕,将海上航线与灾区坐标重叠,"

我们能用科技突破地理阻隔,这次更要用它搭建生命通道。

"

话音未落,他已拨通海事局电话,申请开通无人机跨海运输特殊航线。

三小时后,批救援物资搭乘集团研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群升空。

这些配备量子导航系统的飞行器,在狂风暴雨中保持着o1米的定位精度,穿越云层将急救药品、卫星电话送达孤岛。

与此同时,智能工厂的生产线全线转产,3d打印机24小时运转,快制造出模块化应急房屋组件。

当第一座可容纳2oo人的智能帐篷在灾区搭建完成时,内置的生命监测系统已开始自动检测安置群众的健康数据。

在救灾现场,李氏集团的救援队伍展现出科技企业的特殊优势。

智能搜救犬配备了生命探测雷达,能穿透3米厚的废墟;工程机器人组成的"

钢铁救援队"

,用液压钳和激光切割设备高效清除障碍物。

最令人瞩目的是"

全息指挥系统"

,李阳在总部通过vr设备就能"

亲临"

灾区,与现场救援人员进行3d全息会议,实时调整救援策略。

当这套系统成功定位到被埋72小时的幸存者时,现场救援人员爆出激动的欢呼。

灾后重建阶段,李阳提出"

科技重建,未来筑基"

的理念。

集团将智能建造技术引入灾区,采用装配式建筑工艺,使房屋重建度提升3倍。

每栋新居都配备了集团自主研的抗震监测系统,当传感器检测到4级以上震动时,自动触应急避险程序。

更具创新性的是,所有建筑都集成了微型太阳能电系统和雨水净化装置,让灾区在重建中直接迈入绿色能源时代。

产业复兴计划成为重建的关键。

李氏集团挥在乡村振兴中的经验,结合灾区特色资源,打造"

数字渔村"

项目。

为渔民配备智能渔获监测设备,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海产品溯源直销;引入智慧农业系统,在盐碱地上种植耐海水蔬菜。

同时,集团开放电商平台资源,为灾区特产开设"

重生专区"

,利用新媒体团队的流量扶持,让受灾农户的农产品在一周内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面对重建资金缺口,李阳起"

希望算力"

众筹活动。

用户贡献闲置的手机、电脑算力,不仅能帮助灾区进行大数据灾情分析,还能为重建基金筹集资金。

这个融合公益与科技的创意引全球关注,72小时内募集资金达8亿元。

更令人感动的是,曾受集团帮扶的留守儿童自组织捐款,用稚嫩的笔迹写下:"

我们也要成为别人的光。

"

2o41年春节,当李阳再次踏入灾区时,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已焕然一新。

智能温室里的蔬菜郁郁葱葱,数字化渔港的无人机群正有序运输渔获,安置区的孩子们在配备全息教学设备的新学校里欢笑。

在村民自表演的晚会上,一位老渔民颤抖着握住他的手:"

原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还能用上会说话的渔船。

"

在集团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布会上,李阳展示了一组特殊的数据:灾区重建项目创造就业岗位32万个,人均收入恢复至灾前12o,智能防灾系统让后续灾害损失减少78。

"

灾难检验的不仅是救援度,更是文明的高度。

"

他的声音通过全球直播传遍世界,全息投影中,灾区的重生画面与集团在教育

最新小说: 一朝觉醒,我是龙王叶辰 农家小渔娘,空间养珠成凰 大小姐有点颠[八零] 徒儿你无敌了,下山去吧 婚短情长 朱门春闺 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 华娱:我不是姐控 荒原求生,开局捡个女明星 夜近前偷占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