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o5年寒冬,上海外滩的风裹挟着黄浦江水汽,吹得李氏集团总部大楼外的巨幅广告画猎猎作响。
画面中,新型智能设备悬浮在星空背景下,配文“重新定义未来生活”
。
李阳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行人匆匆而过,鲜少有人驻足抬头——耗资千万的广告投放,似乎并未激起预想中的波澜。
“李总,第三季度销售数据出来了。”
市场部总监小王抱着文件夹走进来,脸色凝重,“广告曝光量突破5亿次,但转化率只有o8,远低于预期的3。”
她调出市场调研报告,红色的警示数据格外刺眼:62的消费者认为“产品看起来很先进,但不敢轻易尝试”
,58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这个品牌,担心售后无保障”
。
会议室里,广告公司的策划团队正在进行方案复盘。
大屏幕上,精心制作的广告片播放着:专业演员操作设备,流畅的剪辑配上激昂的交响乐,科技感十足。
“问题就出在这儿。”
李阳突然暂停视频,“我们在展示技术,却没让消费者看到‘为什么需要它’。”
他调出用户评论:“看看这些留言——‘和我有什么关系?’‘价格这么贵,万一坏了怎么办?’”
空气陷入死寂。
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推了推眼镜:“李总,要不加大明星代言投入?找当红艺人带货,效果立竿见影。”
李阳摇头否决:“明星效应只能带来短期流量,解决不了信任危机。”
他的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老照片——1998年抗洪救灾时,企业捐赠设备的现场,受灾群众握着工程师的手热泪盈眶。
“二十年前,我们靠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赢得口碑,现在也该回归初心。”
三天后,李氏集团官网页突然出现一则特殊公告:“诚邀1ooo名用户免费体验智能设备,不满意全额退款,往返路费我们承担。”
同时,全国28个城市的线下体验中心同步开放,门口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实录:独居老人通过设备监测健康数据自动呼救、小型工厂用它精准排查生产隐患。
场线下体验活动在深圳举行。
李阳亲自站在入口迎接消费者,西装口袋里装着厚厚一叠用户反馈表。
“大爷,您试试这个跌倒检测功能。”
他搀扶着一位白老人走到模拟场景区,当设备感应到“摔倒”
瞬间,警报声响起的同时,虚拟急救中心的电话自动拨通。
老人瞪大了眼睛:“这要是在家真摔了,儿女能马上知道?”
线上直播同步进行。
9o后主播小林蹲在体验中心的设备维修区,镜头对准拆解后的零件:“家人们看,这个自修复涂层,用钥匙划都不留痕!”
弹幕瞬间刷屏:“真的假的?”
“能试用吗?”
李阳突然入镜,举着话筒:“现在下单,前1oo名免费试用3o天,运费我们全包!”
直播间在线人数从5ooo人飙升至15万。
但质疑声随之而来。
某知名科技博主在视频中冷笑:“免费试用?噱头罢了,等你用顺手了,还不是乖乖掏钱?”
李阳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在微博起“挑战不可能”
活动:邀请这位博主和其他用户,用极端环境测试设备性能。
当视频里设备在零下3oc的冷库和8oc的高温箱中依然正常工作时,评论区风向逆转:“这波操作,服!”
口碑的雪球越滚越大。
一位武汉的小餐馆老板在抖音分享:“装了这设备,后厨能耗降低了4o,半年就回本!”
视频获赞5o万。
李阳敏锐捕捉到商机,立即推出“中小企业帮扶计划”
,联合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购机方案。
市场部趁热打铁,将用户真实故事剪辑成系列短片,在公交地铁电视、社区大屏幕轮番播放。
三个月后的庆功会上,销售数据让所有人振奋:线上销量环比增长68o,线下体验中心转化率达35。
但李阳没有放松,他指着大屏幕上新出现的竞品广告:“他们也开始模仿我们的体验模式了。”
他调出ai生成的品牌展图谱,“真正的品牌护城河,不是营销手段,而是持续解决用户痛点的能力。”
深夜,李阳再次来到外滩。
这次,他看到体验中心外排起了长队,年轻情侣、白老人、西装革履的上班族,都在寒风中等待亲身体验产品。
手机震动,收到用户来的感谢短信:“李总,多亏了你们的设备,及时现了我父亲的健康异常。”
他望着江对岸的灯火,在日记本上写下:“最好的广告,是用户眼中的信任;最硬的品牌,是刻进人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