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不到,叶知秋就干饭完毕,这时候他才想起来,自己家里没有鸡蛋呀!
这鸡蛋哪儿来的?
此时叶天涯正带着两个小家伙,在门口马路上兜圈子,而王小兰在门口看着。
叶知秋走了出去,他好奇地问道:“娘,咱们家哪来的鸡蛋啊?”
王小兰很高兴地说:“儿子,你爹拿了证件回来,不是看到这边的粮店没啥人么?我们就把定量给买回来,没想到凭借副食本还能买一斤鸡蛋,咱们家两个本就买了两斤呢!
还打了一斤的油,八两的酱油,醋居然不限量!
不过我没买那玩意,谁家能吃这玩意呀,怕饿得不够快么……”
这个倒是,醋这玩意普通老百姓真不咋爱吃!
有人说饺子不蘸醋不对,可这个时候,就是不蘸醋啊!
后面蘸醋是为了助消化解腻味,甚至还有开胃的效果。
在这个顿顿吃干都奢侈的年头,蘸醋那是想多了!
凉拌菜都只滴一点,多了都不像话!
最普遍的都是酱油和蒜泥,有香油的滴两滴,就是很好的蘸水了。
所以酱油限购,每个月能买的数量特别少。
酱油拌饭都是种奢侈,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米。
可惜的是,叶天涯的工作不属于重体力劳动者,只属于普通体力劳动者,他的定量是30斤。
而叶知秋的更低,因为他的工作性质,是属于办公人员,所以只有28斤。
而京城应该是属于,细粮配比最高的城市了,细粮达到了百分之四十。
细粮只有两种,那就是白面和大米。
而粗粮比较多,包含了玉米面和高粱米。
这时候的玉米面,是和棒子芯一起磨成面,主要粮食就是这个玩意,在粮食定量中占据半壁江山。
有时候会有杂粮,小米和绿豆,红薯面之类的杂粮补充。
今天的二合面馒头,就是白面加玉米面蒸出来的。
白面多的是馒头,白面少的蒸出来是窝窝头。
有时候会把高粱米也磨成面,掺和进去蒸的窝窝头会更好吃一些。
而加了野菜进去,就叫野菜窝头,加普通菜进去就叫菜窝头。
在农村的时候,叶家吃得最多的就是野菜窝头。
也就是现在搞大食堂了,才有顿顿二合面馒头这种待遇。
因为王小兰和叶天涯,俩人都不咋会种地。
加上分的地也没有好地,全靠种玉米这些,都没几分地能种小麦的。
“那娘咱们家的肉票有多少来着?厂里的票据,我都没有注意看呢。”
“肉票?那玩意只有八两,你和你爹都是一人四两。
你可别打肉票的主意,我得存下来,以后逢年过节不做红烧肉,也得包顿带肉的饺子吧?”
叶知秋撇撇嘴,进城了觉得自己没法去山上弄肉,这便宜老娘已经开始担心起肉了。
他从口袋拿了张一斤的肉票,递给了王小兰。
王小兰接过来一看,顿时兴奋问道:“啊呀,儿子你这是哪里来的啊?”
叶知秋小声回道:“别嚷嚷,这肉票是我买自行车票时买的,一斤的票要五毛钱呢!
明儿早上你去买点肉,晚上做顿红烧肉吃吧!
你别拒绝,我是为了庆祝我和爹第一天上班!”
本来还想骂叶知秋败家子的王小兰,听到这个理由她马上熄灭了火气,连忙点头答应道:“儿子,你说的有道理,是该庆祝一下才对!
我明儿就去买肉,这边要是没好肉,我就跑其他菜市场买去!”
“这就对了!
对了,我鱼竿放哪里了?我去亮马河钓钓鱼,看能不能晚上给加个菜!”
听到这话,王小兰高兴起来了。
因为在她眼里,儿子钓鱼特别厉害,十次钓鱼七次能钓到鱼回家!
其实十次应该带十次鱼,那都没有问题!
但叶知秋不敢这么无敌,免得村里人嫉妒。
所以他偶尔还是会空军,特别是空军都会去村里溜达一下,给别人传达一下,小知秋又没钓到鱼的信息。
王小兰屁颠屁颠跑去,给叶知秋准备鱼竿和水桶了。
有空买塑料桶才行,虽然这玩意现在挺贵的,但比木水桶轻多了。
现在农村包括城市,主流还是木水桶。
因为铁水桶和塑料水桶,都属于稀罕物。
买一个塑料水桶的钱,可以买四个木水桶。
而买一个铁水桶的钱,可以买八个木水桶!
所以不是这个时代,没有生产这些东西,而是木水桶更有性价比!
真正步入全民使用,还是七十年代那会,因为钢铁产量好起来。
而我国外汇开始多了起来,有钱进口塑料的原材料,才开始大量生产这些东西了。
叶知秋接过了鱼竿,还有水桶就往外走去。
他的鱼竿还花了钱的,据说这种竹子是南方运回来的,经过烤啊,浸泡啊,才制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