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
系统的声音,不再是冰冷的提示或沉默的馈赠,而是带着某种宏大宇宙韵律的低语,直接烙印在林天的意识核心:
【认知校准:多元存在本质揭示。
不同地球之‘林天’,皆为‘本体’于可能性之海投射的多维面影。
‘锦官城’,‘星云’,‘征城’,乃至此间众生,亦如是。
非取代,非覆盖,乃轨迹分流之显化。
你之存在于此,即是此轨迹之必然展开。
】
信息洪流冲刷而过,瞬间解构了那沉甸甸的负罪感与存在疑云。
林天僵立在落地窗前,锦官城的灯火不再是冰冷的经济符号,也不再是被他粗暴篡改的他人画卷。
每一盏灯下,都是一个独特的可能性分支在燃烧。
“一体多面……”
他低声咀嚼着这个词。
那个被他担忧会因他降临而“消亡”
的原林天,并非消失,而是“林天本体”
在这条时间线上自然流淌出的另一种姿态。
他(主世界的林天)降临于此,并非掠夺,而是相当于宇宙这棵巨树在“2o25年林天”
这个节点上,陡然分蘖出了一根更强壮、更异常(携带系统)的新枝杈。
他离开后,这根“新枝”
会枯萎回归本源?不,系统暗示的是:他只是回归了属于主世界枝杈的存在形态。
而第二地球的这条枝杈,将继续承载着“林天本体”
在这条独特轨迹上的延伸——一个拥有了两年“异常经历”
记忆、并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前行的林天!
那个林天,将不再是纯粹的原生轨迹,而是融合了他(主世界林天)在此奋斗、思考、布局后的新个体。
没有系统,当然不会一样!
但这“不一样”
,不再是篡改与覆盖的原罪,而是宇宙本身在可能性之树上雕刻出的自然纹路。
他带来的无限金钱和时代科技,如同投入这条时间线河流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将永久改变河流的走向。
那个未来的“第二地球林天”
,会继承一个因他而彻底不同的,一个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世界,但那依然是他(林天本体)在这条路上的真实延续。
“观测者效应……”
林天忽然明白了。
系统赋予他金钱和科技,或许并非仅仅为了让他“做”
什么,更是为了让他成为那个能深刻“扰动”
特定可能性轨迹的强观测者!
他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运用时代的力量,都是在为“林天本体”
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分支,一条在主世界或其他世界线无法自然演化出的道路。
复刻?那是最低效的浪费!
目标瞬间澄澈如洗。
方舟实验室的意义,被拔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它不再仅仅是为了探索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更是为了观测“林天”
这一存在,在获得远时代的力量干预下,能引导人类这条轨迹走向何种奇点?能碰撞出怎样璀璨或危险的可能性火花?
林天眼中最后一丝迷茫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近乎神性的使命感。
他不再纠结于“我是谁”
或“我占了谁的位子”
,因为他既是独特的个体,又是“林天本体”
在此刻此地的宇宙触角。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实验。
他回到控制台,手指在虚空中重新勾勒。
方舟实验室的架构被彻底重构:
1轨迹图谱中心:利用时代信息处理和维度建模技术(部分源自系统),构建第二地球时间线的动态概率模型,重点标注“林天”
节点及其他关键节点的扰动效应。
2强干涉项目筛选:专注于那些能根本性重塑人类存在状态的技术(意识上传、强ai伦理框架、跨维度通讯雏形等),不再顾忌商业逻辑,只关注其对“可能性分支”
的塑造强度。
3本体档案库(影子计划):秘密收集分析主世界及其他可获得信息(系统也许允许有限度的跨维度信息泄露?)中关于“林天本体”
不同投影的碎片化轨迹,寻找共性、关键分歧点及可能存在的……更高维度的干涉痕迹?系统是否也只是一种干涉工具?
他意识到,系统选他,或许正是因为他经历过主世界的成功与失落,拥有在世俗逻辑与然力量间撕裂挣扎的独特体验,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观测数据”
。
他对“复刻”
的厌倦和对“突破”
的渴望,是这个实验的关键变量。
林天望向窗外无垠的夜空。
系统那宏大的低语似乎仍在宇宙背景中回荡:
【使命:观测、扰动、记录。
汝之轨迹,乃‘本体’望向未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