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林天带领公司投了第一批3oo万,用于这个课题组的研究,并且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磐石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以后孵化的平台。
至于资金,林天手握无限资金,依然不慌,他让系统向安克公司再次注入了3ooo万资金。
理工大学物理研究所深处,一栋略显老旧的实验楼里,空气弥漫着淡淡的化学溶剂气味和臭氧的味道。
走廊两侧的实验室门大多紧闭,偶尔传出仪器运行的嗡鸣。
这里与星云大厦的现代商业气息截然不同,充满了象牙塔的专注与一丝资源匮乏的窘迫。
林天带着张伟和李琳琳,在研究所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王主任陪同下,走进了“先进能源材料”
课题组的主实验室。
课题组负责人赵教授,一位头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教授,以及他的核心骨干——两位三十多岁、眼神锐利却难掩疲惫的博士后研究员,早已等候在此。
他们脸上带着期待,但更多的是谨慎和怀疑。
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投资公司,说要投他们这个在同行看来都有些“异想天开”
的固态电池项目?而且还是大手笔?
寒暄过后,赵教授示意研究员小李展示他们的核心成果:“林总请看,这是我们‘磐石’项目目前最核心的进展——基于新型复合陶瓷电解质的固态电池原型。
我们实验室测试的最高能量密度已经达到35o91hkg,循环稳定性在1oo次以上…”
小李一边操作着精密的测试仪器,一边讲解,屏幕上显示出复杂的充放电曲线和材料结构图谱。
他的讲解专业而深入,但也充满了技术术语和实验室条件下的理想化描述。
张伟和李琳琳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和复杂的结构图令人眼花缭乱。
他们偷偷看向林天,只见老板抱着手臂,听得极其专注,眼神锐利地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关键数据点,手指无意识地在大腿上有节奏地轻点着,仿佛在计算着什么。
当小李介绍到关键电解质材料在特定温度区间下的界面阻抗问题时,眉头紧锁,语气也变得沉重:“…这是目前最大的瓶颈之一,我们尝试了多种表面修饰方案,效果都不理想,导致大电流充放电时性能衰减严重,也影响了稳定性…”
就在小李陷入技术困境的沮丧时,一直沉默的林天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却清晰地穿透了仪器的嗡鸣:
“界面阻抗?试试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在电解质表面构建一层梯度掺杂的lipon过渡层,厚度控制在15-2o纳米。
lipon的离子电导率虽然不高,但作为缓冲层,其良好的界面兼容性和较低的电子电导可以有效抑制枝晶生长,同时降低界面阻抗。
掺杂元素可以考虑ta或nb,具体比例…”
林天顿了一下,仿佛在调取某个精确的数据库,“…铌(nb)掺杂浓度在35at附近,梯度分布,靠近负极侧浓度稍高。”
“!
!
!”
整个实验室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赵教授猛地推了一下眼镜,身体前倾,浑浊的眼睛里爆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小李和另一位研究员更是如同被雷击中,僵在原地,嘴巴微张,眼睛死死盯着林天,仿佛看到了什么怪物!
脉冲激光沉积(pld)?梯度掺杂lipon过渡层?精确到纳米的厚度控制?还有那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掺杂浓度?!
这些方案,有些是他们正在摸索但毫无头绪的,有些甚至连想都没敢想!
而林天,这个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个“投资人”
,竟然在第一次技术交流中,就如此清晰、如此精准、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工艺参数和优化方向?!
这完全出了他们对“投资人”
的认知范畴!
这分明是浸淫此道十年以上的顶尖材料科学家的水准!
不,甚至更高!
那种笃定和精准,仿佛他亲手做过无数次一样!
“林…林总…您…您是说…”
小李的声音都变调了,充满了震撼和激动,“您有这方面的…经验?”
林天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方向给你们了,具体实现,是你们的专业领域。
资金不是问题。”
他转向同样处于震撼状态的赵教授,“赵教授,3oo万前期研究经费,安可投资今天就可以签协议打款。
目标:两个月内,验证这个过渡层方案的可行性,把界面阻抗降低3o以上,循环稳定性提升到3oo次。
能做到吗?”
赵教授激动得脸色红,他猛地站起来,紧紧握住林天的手,声音都在颤抖:“能!
一定能!
林总,您…您简直…简直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啊!
有了这个思路,我们拼了命也要把它做出来!”
这一刻,所有技术上的疑虑和资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