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547章 第七任与第八任的辽东总兵 孙守廉与马林

第547章 第七任与第八任的辽东总兵 孙守廉与马林(1 / 2)

【万历二十七年(1599),矿税高淮宣布正式征税辽东后,其隐忍多年的贪婪与残暴的本性彻底暴露。

【高淮先将目光投向了山海关的军务衙门,经过一番运作后,成功将其改为税店,并向明神宗朱翊均乞求为其税店赐名。

【此时的明神宗朱翊均,非常享受这种皇权至上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他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的。

【最为主要的是,明神宗朱翊均觉得这是他自己,凭借他自己个人的智慧与手段实现的大明皇权至上的宏愿。

【在此时的明神宗朱翊均眼里,把忠心于他的宫中太监,派别出宫,安放在大明南京十三省一百多个府州,是多么明智的决定。

【这可比,被那些大明儒生文官集团渗透与掌控的都察院,与监察御史都强上太多了。

【因为太监无后,所以明神宗朱翊均不担心,这些矿税太监会为了他们的家族利益而背叛皇权。

【可是明神宗朱翊均,不知道,当贪欲脱离道德与律法的桎梏,这群无根之人的掠夺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正因为他们无后,所以他们只在乎享受当下。

【面对高淮的乞求,明神宗朱翊均便将辽东税店,赐名“福阳店”

【有了天子皇帝的赐名,这就是高淮在辽东地区最大的底气与招牌了,自此,高淮以税监之名,在辽东开启了不择手段的搜刮之路。

【为了能向万历献上更多财物以巩固自身地位,同时也能中饱私囊,高淮巧立名目,把矿税分摊到每一户辽东百姓头上。

【少则十几二十两银子,多的则数额巨大,逼得许多民户倾家荡产。

【和大明王朝其它地方矿税太监一样,高淮也同样让爪牙,在各个交通要道设置关卡,对过往行人强行收取银两。

【对于大明南京十三省一百多个府州不同的地方,明神宗朱翊均也制定了每年需要上交的税银定额。

【在明神宗朱翊均自己看来,自己此举,是在还利于大明百姓,同时也是为了不让各地的矿监税使暗中较劲,才制定的税银定额。

【而辽东地区每年的税银定额为2万6千两白银,当然如果辽东地区现了新矿产,能额外增收到的税银,他明神宗朱翊均也不拒绝。

【万历二十七年的这一年里,高淮为了给明神宗朱翊均上供额外税银,不仅仅强收过往行人的银两。

【甚至闯入百姓家中,挨家挨户地搜索钱财。

【辽东百姓本就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在高淮的横征暴敛下,生活愈艰难,苦不堪言。

【于是,在辽东民间逐渐流传起“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吸之”

的民谣。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这后世的明神宗朱翊均,真是个人才啊。”

“辽东一地,每年定额上供2万6千两白银,那可是军事重镇啊,他也是真的敢。”

“还有,后期的大明皇权,居然要依靠一群无根并贪婪的太监来维持,真是可笑。”

“这样的大明不覆灭,才是真的天理难容。”

太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强压着心中怒气,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把这后世的明神宗朱翊均的所有神态,都给咱一笔一笔的给画出来啊。”

“在今生,凡是大明朱家子孙,长得与明神宗朱翊均相似者,一律贬为庶民,逐出皇室。”

【面对矿税太监高淮如此的横征暴敛,第七任辽东总兵孙守廉,起初试图以军事要务为由,限制高淮税队在边镇的行动范围。

【孙守廉借口军情紧急,将通往重镇的要道设为军事禁区,严禁税监爪牙随意出入。

【但高淮岂肯善罢甘休,立即以“阻挠皇差”

之罪弹劾孙守廉,诬称其故意延误税银上缴,致使内库空虚。

【此时明神宗朱翊均,面对大明各地上疏弹劾矿税太监的奏书,都视为是对自己大明皇权的挑衅。

【于是,明神宗朱翊均的斥责诏书如雷霆般落下时,孙守廉仍据理力争,并联合辽东巡抚联名上奏,详述高淮在辖区内强占民田,私设刑堂的恶行。

【可高淮早买通了通政司官员,奏章被压下大半,仅余只言片语传入御前。

【与此同时,高淮暗中指使亲信在军中散布谣言,称孙守廉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导致军心浮动。

【当“兵谏”

的假象传到京城,神宗勃然大怒,一纸诏令便褫夺

最新小说: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 水浒:我在梁山当绿茶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他说不爱,婚后却沦陷了 大乾边关一小卒 夺春情 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