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195章 罪己诏挽大唐江山

第195章 罪己诏挽大唐江山(1 / 2)

大唐德宗界(781)。

长安大殿中:

登基之时,立志要做为一名大唐中兴之主的唐德宗李适,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在天道历史的进程之中,竟然会做了这么多深恶痛绝之事。

看着跪于大殿上高呼冤枉的宰相卢杞。

此时的唐德宗李适一下子就明白,这一期天道盘点传达的天意是什么了。

同时也仿佛有些想明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之前所言,等天道盘点结束之时,必有答案。

而答案便在天道盘点的事件之中。

因为天道盘点在帮助大唐,在帮助他李适,只要他李适,遵从天道旨意,或许在这一世里,他们就能使大唐中兴。

唐德宗李适开口道:“来人,先将宰相卢杞,赵赞、白志贞等人,以及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等人拿下。”

【建中四年(783):在解除奉天危机之后,唐德宗李适与吐蕃在清水县进行了会盟。

【在会盟之中,已经尝到甜头的吐蕃,同意帮助唐德宗李适平乱,但是吐蕃仅出动了一支两万的偏师前往长安,并且进军度极为缓慢。

【然而在兴元元年(784年)的五月,在吐蕃军队尚未到达武功县(陕西咸阳武功)之时。

【从河南带领神策军回京平叛,勤王的神策军都知兵马使李晟,已经成功收复了长安城。

【吐蕃见长安已经成功被收复,便向唐德宗李适索要安西与北庭两地。

【由于,吐蕃的军队,并没有帮助大唐朝廷收复长安城。

在道士李泌重新入朝为官,并在“困蕃之策”

的建议下,唐德宗李适并没有答应吐蕃的要求。

【见唐德宗李适并没有同意自己的要求,恼怒的吐蕃军队在趁机劫掠汉人百姓一番之后,才退回了吐蕃。

大唐太宗界(642)。

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43岁)怒道:“这后世吐蕃的作为,简直就是不把大唐放在眼里,想不废一兵一卒,尽得天大的好处。”

“他们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好算计!”

“李适没有答应要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贼不走空,大肆的劫掠我大唐汉人百姓的钱财之后才走是吧?”

高句丽,对后世大唐的危害,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没有看到。

但是吐蕃在后世对大唐的侵犯与趁人之危,以及为所欲为,是唐太宗李世民真真切切所看到的。

唐太宗李世民:“当初牛进达在松州击败吐蕃之时,朕就不应该同意他们的谢罪请求。”

“既然文成和亲入藏,并不能教化吐蕃人进向文明,那朕就当一回汉武帝又不是不行”

【在建中五年(784年)的年初,唐德宗李适于奉天行宫商议应如何平定叛乱之策。

【翰林学士陆贽进疏,力谏唐德宗李适放下包袱以大唐江山社稷为重,应主动与藩镇进行沟通。

【然四朝元老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已经被李希烈扣押,对于陆贽之策,无人敢前往与叛乱的藩将进行沟通,恐成为下一个颜真卿。

【最后唐德宗李适经过苦思夜想过后,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以及大唐的汉人百姓,能够尽快的结束这次叛乱,不让这次叛乱持续扩大。

【于是,唐德宗李适选择了向天下布《罪己大赦诏》,即《奉天改元大赦制》。

【唐德宗李适承认自己生于深宫,不懂经国之务,居安忘危,导致战乱四起,百姓受苦,国家陷入混乱,自己深感愧疚,罪在自身。

【更改年号为兴元元年,大赦天下,大辟罪以下罪犯无论轻重皆赦免。

【对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藩镇将领及所属将士官吏,若能改过则恢复爵位,待之如初。

【然朱泚自立称帝,祸乱天下,弃义蔑恩,反易天常,乃是不可饶恕的谋逆大罪。

【但朱滔与朱泚,两地相隔甚远不予连坐之罪处之。

【若朱滔能重新效顺大唐,可给予宽宥,而对被朱泚胁从之人,在未到京城长安前去投归者,皆可赦免不问。

【并将此间所生的动乱,定为‘奉天之难’,而所有参与平叛与愿意重新归唐的将士,定为‘奉天定难功臣。

【大唐朝廷会给予不同程度的赏赐,包括减罪、蠲免差科使役、分粮赐等。

【同时对内外文武官进行赏赐,三品以上赐爵一级,四品以下加阶并赐勋。

【立即停罢各种赋役名目,与废除不合理的苛捐杂税。

【京城周边地区的百姓减免夏季税收,而大唐百姓的夏季税收,只须缴纳原本应缴税额的一半。

最新小说: 嫁给高冷执政官后,小记者求轻宠 小姑奶奶下山了,在桥洞底下摆摊算命 闪婚而已,别失控 公府上下宠我如宝,养兄一家后悔了 我是快穿大佬,有亿点点钱怎么了? 穿越后碰到了老乡 离婚三天:我冷淡至极,他索吻成瘾 七零随妈改嫁,系统崽被首长后爸宠上天 退婚三个童养夫,阴戾池爷宠我入骨 师尊身后空无一人,但徒弟全是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