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171章 天下局势 再一次聚集于睢阳

第171章 天下局势 再一次聚集于睢阳(1 / 2)

大唐玄宗界(753)。

骊山华清宫:

唐玄宗李隆基(68岁)喃道:“这都成功击退叛军的两次围攻了,难道还有第三次?”

“如果真的有第三次围攻睢阳城的话,那虢王李巨将三万斛军粮调往濮阳济阴,是不是就会成为巨大的隐患?”

天道在盘点睢阳之战之前,就已经提前介绍了睢阳之战将会成为华夏千古历史中,最为悲壮与残酷之一的战役。

然而,张巡却能两次以少胜多,击退叛将伊子奇所率领的十多万叛军。

现在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又从睢阳城中调走了3万斛军粮,立即就让诸天万界里的名臣大将,以及各大帝王们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在这3万斛军粮的问题上了。

在叛军伊子奇第二次围困睢阳时,就已经突出睢阳城中粮食的问题了。

虽然张巡第二次还是成功击退了叛将伊子奇,还射瞎了他的一只眼睛。

但这并不代表叛军不会第三次攻打睢阳城。

唐玄宗李隆基疑问道:“这时候,其它地方的唐军都在做什么,难道一点动静也没有吗?”

【同在至德二年五月,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后,起了第二次收复长安的战争。

【此次唐军由郭子仪带领的朔方军,王思礼带领关内各地勤王军,约合七八万人倾巢而出,分兵南北两路推进,郭子仪走北线,王思礼走南线。

【与叛将安守忠,李归仁在清渠以北,隔着潏水对峙,谁也不敢贸然动进攻。

【然,叛将安守忠以木排为船率先起渡河作战,不敌后溃败而逃。

【郭子仪见叛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认为战机来了,没能识破这是安守忠的诱敌之计,当机立断下令追击,数万唐军立刻跨过潏水,清渠,对安守忠的败军穷追猛打。

【叛军慌乱而逃,唐军舍命追击,阵型慌乱以无章法,一直追到长安西城门处,然而叛军的精锐在这里早已经做好了埋伏。

【最终唐军,在箭矢如雨,两路数千叛军精锐的包围夹击之下,唐军大败,好在叛军人数不多,追过渭河就失去了追击的能力。

大唐玄宗界(753)。

骊山华清宫:

唐玄宗李隆基(68岁)有些不可置信的喃道:“连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都败了?”

自从这期天道盘点以来,郭子仪带领的朔方军,一直都是无往不胜的,唐玄宗李隆基根本也没有想到,就连郭子仪和朔方军也败给了叛军精锐。

在这个时期,唐玄宗李隆基也意识到了,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自己,那么急迫的让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兵潼关,是多么愚蠢的决定。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想到在河东,河北诸多战役中无往不胜的朔方军,都败给了安守忠率领的叛军精锐。”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叛军的精锐,曾经都是大唐的铁军。”

始皇帝嬴政:“不得不说,这后世大唐的叛军精锐,确实强悍。”

“张巡在睢阳以少胜多,击退了十数倍于己的叛军。”

“而这安守忠率领的叛军精锐,也同样是以少胜多,击败了同为大唐精锐的朔方军,以及各地的勤劳唐军。”

“若无这场叛乱,这后世大唐的军队,确实是强悍铁军。”

【清渠之败,唐军损失并不算太大,但严重打击到了唐军的士气,而负责垫后的郭家子弟兵损失巨大。

【清渠之战,郭子仪意识到精锐骑兵的重要性,而朔方军的精锐骑兵,从河西征战开始,再到清渠之败,历经了太多的战役,已经所剩下不多了,更无法形成有效与强大的战斗力。

【于是,唐肃宗李亨,让敦煌王李承寀与仆固怀恩,再度出使回纥,商议借兵之事。

始皇帝嬴政:“回纥?那不是中原北方匈奴之地吗?还有宋朝时期的金人,也统治了那里。

这关外的塞北之地,在历史进程之中,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族氏变迁?”

汉武帝刘彻:“匈奴之地,在后世的唐朝,又变成了回纥?”

“这片塞外之地的族氏变来变去,难道中原真的无法统治这片广阔的草原与地区吗?”

“还有,后世的大唐,居然因为内部的叛乱,竟然向外族蛮夷借兵??”

很多大汉时代下的帝王们,在看到大唐李氏向外族蛮夷借兵时,都非常的意外。

【至德二年六月,河北的叛军决定放弃继续围困有张巡驻守的睢阳城,而是选择攻打有更多唐军驻守的济阴城。

【然而济阴守将,面对叛军来袭时,认为张巡在睢阳都能击退叛军自己也行的错觉下,次出城交战便是大败,在被叛军围城时,后主动打开城门投降了叛军。

【至德二年七月,伤势已好的叛军尹子奇在得知,睢阳城被调走了三万斛军粮后,立

最新小说: 退婚三个童养夫,阴戾池爷宠我入骨 公府上下宠我如宝,养兄一家后悔了 暗宠成真,京圈太子他上了瘾 我是快穿大佬,有亿点点钱怎么了? 穿越后碰到了老乡 哑奴带崽改嫁,清冷权臣悔疯了 小姑奶奶下山了,在桥洞底下摆摊算命 硬汉冷淡绝嗣?怎么她一胎又一胎 闪婚而已,别失控 离婚三天:我冷淡至极,他索吻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