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长

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长(2 / 3)

比朝议会小。

皇上这么做,是希望把某些军国大事的讨论范围,再扩大到能控制的一个范围里。

资政局目前只有四人,面太窄,或者说,代表的利益群体过于集中了。

胡宗宪代表的是勋贵集团、东南系、部分新兴工商集团和部分军队。

张居正是部分文官集团,以及部分新兴工商集团。

赵贞吉代表正统士林和文官集团。

谭纶代表部分文官集团,以及蒙古左右后翼、两辽、海东、静海等新纳入大明的地方势力,以及部分军队。

他们内部还分出各种派系,明面上同气连枝,实际上暗地里为利益也在斗来斗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谭纶在东南系的威望,略输于胡宗宪一点点,无可厚非的二哥。

张居正和赵贞吉在士林和文官集团都有影响力,只是张居正受新派文官和新学学子支持,赵贞吉更受传统文官和士林支持。

有时候资政局开会讨论某项重大决议时,张居正四位也会很为难。

因为这项决议在自己派系内部争论得十分激烈。

支持不是,不支持也不是。

比如太原升直隶州,张居正一系势力内部吵翻了天,张居正左右为难。

如果像皇上说得那样,把决策讨论的范围再扩大一点,四位大佬就不会那么为难。

比如支持太原升直隶州的潘晟、方逢时,你们自己和反对的王崇古和王国光去争辩,我张居正不掺和,只是小心地让双方不要吵得动了真火,撕破脸。

想通这些,张居正四人互相交换一下眼神。

扩编好,反正资政局只是个咨政机构,而非一个执行机构。

权力在于决策讨论,最后决策下达还是以皇上的名义,执行却是内阁、戎政府、御史台、宣徽院和地方。

没有具体执行的权力,只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多一个人或少一个人,对自己影响不大。

朱翊钧目光在张居正四人脸上扫过,把他们的神情看在眼里,心里有数了。

没有反对意见。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朕的意思,资政局机构不变,只是参与决策的人员增加。

四位师傅是资政大学士,再增加十六到二十位资政学士。

朕叫司礼监草拟了一份条例,把资政大学士讨论决策的军国事范围,以及资政学士讨论的军国事范围,都细细地列了出来,四位师傅先看看。”

祁言拿着四份文稿,递给张居正四人。

内容不多,四人很快就看完。

张居正先开口:“皇上,目前内阁有吏户刑礼兵工六部,司农、太常、鸿胪、光禄、太府、太仆、都水七寺。

戎政府有五军都督,宣徽院有左右使,御史台有司理院、都察院和大理寺,地方有南北两京、滦州、沪州两直隶州。

二十位资政学士,好像不大够啊。”

说到这里,他自己先笑了,胡宗宪三人和朱翊钧随即也笑了。

朱翊钧答道:“是不够。

朕的设想是实务治政牵涉更多的部门主官,才加资政学士。

御史台的司理院和大理寺,专注司理鞫谳,跟军国事决策关系不大,不加资政学士,加朝议大夫足矣。

六部尚书肯定是全部要加,七寺里太仆、都水、光禄可不加。

协调蒙古左右后翼民政事宜的宣徽院左使可加,右使兼着前军都督,连同后军都督,都可不加。

地方南北两京,两直隶州,是必须加的。

算下来正好十九位。

只是南京应天府尹和沪州知州,往来京师不便,估计也就一年参加一次会议。”

赵贞吉突然说道:“皇上,内阁按编制有左右议政,为总理佐官,按理还在尚书之上。

现在尚书加资政学士衔,左右议政要不要加?”

张居正连忙说道:“皇上,大洲公,现在左议政是谭公兼任,右议政准备请吏部方部堂和刑部王部堂兼任。

加不加都是一回事。”

赵贞吉摇了摇头:“这样还是不妥,而今是兼任,不代表后面也兼任。”

张居正捋着胡须点点头:“这倒也是。”

朱翊钧目光在两位配合默契的老狐狸脸上一扫:“这倒是个问题,容朕好好想想。”

想了不到十秒,朱翊钧又说:“左右议政废除,内阁总理的首位佐官为襄理,兼宣徽院左使,如前军都督兼任宣徽院右使例。

六部尚书,朕原本就是把他们作为总理的佐官,如布政司,参政是布政使的佐官一样。

以后六部尚书不仅是六部主官,也是内阁总理佐官,以为定例。”

胡宗宪和谭纶在旁边轻轻一笑。

两只老狐狸联手跟小狐狸斗,想从小狐狸手里再挤几个资政学士名额出来,两人再二一添作五。

不想小狐狸更高明,一招就断了他们所有念想,还把内阁精简了一遍。

想必是小狐狸早就料到此举,要不然他好好想一想,只想了不到

最新小说: 新婚肆爱 总裁,你的破产妻是首富了 我捡的奶团子能读懂植物 出名难?我读动物心声带飞全球! 各部门请注意,大饥荒,即将来临! 季先生的养成系娇妻 月明秋水 拥有系统,三大将见我绕着走 觉醒后,我体内蕴藏九天星辰龙尘楚瑶 剑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