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几位掌道御史及精熟刑名、笔迹的资深御史围坐两侧,屏息凝神,仔细传阅着每一份文书。
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诸公,”
金献民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无形的威压,“此案干系之重,牵涉之广,毋庸老夫赘言。
陛下亲谕,严加复核,务求确凿。
吾辈身为天子耳目,执掌风宪,此刻便是砥柱中流!
须得拿出十二万分的精神,一丝一毫也错漏不得!”
他目光扫过众人,“先从最要紧处着手——武定侯郭勋那封‘金粟笺’,笔迹真伪,给老夫一寸一寸地比!”
“是!
总宪!”
负责笔迹核验的御史肃然领命。
立刻有人取来都察院存档的、郭勋历年上奏的题本、谢恩本子数份。
两相对照,在数盏明亮的羊角灯下,用特制的放大水晶片,逐字、逐划、乃至墨色浓淡、起笔收锋的习惯,进行着毫厘必究的比对。
时间一点点流逝,衙署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心都悬着。
金献民闭目养神,手指却在袖中无意识地捻动,显是内心绝不平静。
郭勋还算老实,只不过最近因为侵占虎贲左卫衙署的事儿,闹得焦头烂额,看皇帝的处置,显然是有心包庇,这也是朝野皆知。
然其竟敢包庇巨寇至此地步?
马录此子,素称刚烈,此番莫非真是捅破了天?若笔迹属实……
“总宪!”
负责笔迹的御史终于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肯定,“经下官等反复勘验,比照七份存档笔迹,此封‘金粟笺’书信,确系武定侯郭勋亲笔无疑!
其‘勋’字末笔上挑的弧度、‘之’字横折处的顿挫、乃至整篇行文间那股倨傲之气,皆与存档笔迹特征完全吻合,绝非他人摹仿可成!”
金献民猛地睁开眼,精光一闪!
心中最后一丝侥幸荡然无存。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好!
继续!
复核马录所奏李福达罪证!”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