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是正德帝 > 第511章 查清原委事

第511章 查清原委事(1 / 2)

“张寅病故,无嗣。

该户绝嗣,军职注销……”

马录轻声念出这行字,眼中骤然爆射出骇人的精光!

他猛地抬头,看向陈安:“陈安!

本官问你,太原卫指挥使张寅,年庚几何?”

陈安早已将张寅履历烂熟于心,不假思索答道:“回老爷!

张指挥使去岁述职文书载明,现年六十有六!”

“六十有六……”

马录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手指重重地点在黄册底簿“弘治十三年”

的字样上,“弘治十三年,此绝户‘张寅’袭职时,距正德八年其‘病故’尚有十五年!

若按张指挥使现年四十七岁推算,弘治十三年时该是多少?”

一语道破天机!

签押房内瞬间死寂!

黄册底簿上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真正的军户张寅,早在正德八年就已绝嗣身亡!

而如今这位“指挥使张寅”

,其年龄与黄册记载的承袭时间存在无法调和的巨大矛盾!

他绝不可能是那个早已死去的军户张寅!

所谓的冒籍顶替,其最根本的“身份证明”

,竟是一戳即破的弥天大谎!

“好!

好一个‘绝嗣’!

好一个‘四十有七’!”

马录抚掌冷笑,眼中寒芒四射。

这黄册底簿的破绽,如同在铜墙铁壁上凿开了一道裂缝,足以让那冒名者的根基彻底崩塌!

然而,马录并未满足。

身份可破,然要坐实其即为李福达,尚需更直接的指认!

李福达乃陕西洛川人,其乡音、形貌,唯桑梓故老最为熟稔!

“陈安!”

马录再次下令,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即刻以巡按察院八百里加急行文!

一檄飞递陕西洛川县衙,命该县知县,密访当年熟识李福达(又名李午)之耆老乡绅,不拘人数,需绝对可靠!

寻得后,由可靠官差护送,星夜兼程,秘密送来太原!

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违令者,以通匪论处!”

“第二檄,往鄜州!

着州衙寻访熟知李福达形貌之本地父老,同样秘密送来!

记住,要快!

要密!”

“第三,”

马录目光转向另一书吏,“传本官谕令,着太原府狱,即刻秘密提调在押之李福达族人李大仁、李大义!

不审不问,只令其于一静室中,隔帘听一人说话即可!

说话者……本官自有安排!”

半月之后,太原城外一处隐秘庄园。

戒备森严,飞鸟难入。

厅堂之内,光线半明半暗。

马录端坐上,面色沉凝。

下两侧,坐着七八位风尘仆仆、神情紧张的老者。

他们来自陕西洛川与鄜州,都是当年亲见过李福达(李午)的乡老。

厅堂中央,垂着一道厚厚的竹帘。

帘后,隐约可见一人身影端坐。

“诸位父老,”

马录开口,声音不高,却自含威仪,“今日请诸位远道而来,实因一桩陈年旧事,关乎朝廷法度,黎民安危。

本官无意惊扰乡梓,只需诸位听一听帘后之人言语,凭当年记忆,辨一辨其乡音即可。

无论结果如何,本官保诸位平安归乡,另有酬谢。”

他刻意回避了“李福达”

之名,只强调“辨乡音”

安排妥当,马录对帘后微微颔。

帘后之人轻咳一声,开始用一口浓重的洛川土腔,讲述起当地旧年风物,田亩收成,家长里短。

其声调、用词、乃至一些独特的口音转折,皆是地道的洛川味道。

堂下洛川来的几位老者,初时还带着几分旅途劳顿的茫然与拘谨。

然而,当帘后那熟悉的乡音响起,尤其是几个极具洛川地方特色的俚语词汇和独特的音调拐弯钻入耳中时,他们的脸色骤然大变!

几人身体前倾,耳朵几乎竖了起来,浑浊的老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手指微微颤抖,嘴唇翕动,却不敢出声。

来自鄜州的老者,虽不如洛川人感受强烈,但也频频点头,露出“确是陕地乡音,尤近洛川”

的神色。

马录将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已然雪亮。

他沉声问道:“诸位父老,此人之乡音,可熟稔否?可辨得出处?”

一位须皆白、德高望重的洛川老者,颤巍巍站起身,老泪纵横,对着马录深深一揖,声音哽咽而笃定:“青天大老爷!

错不了!

错不了啊!

这腔调……这说话的神气……活脱脱就是当年那洛川的李午!

老汉我……我当年还卖与他家柴禾!

他便是烧成了灰,老汉也认得

最新小说: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影视从夜老虎开始 军少命里无子?绝美娇妻旺夫又好孕 怪力萌宝三岁半,豪门排队宠翻天! 把神明追求到手后 在古早师徒文里当咸鱼 穿成恶毒继母,手握空间灵泉养崽崽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他说不爱,婚后却沦陷了 大乾边关一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