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炒股大战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连一贯很少谈论股票的田园同学群,也开始热烈的讨论。
同学们强烈要求田园抽出一点时间,跟大家谈谈人工智能是怎样炒股的。
田园想想也行。
“在谈论炒股之前,我们要知道人工智能的定义。
它是用于模拟人的智能技术以及应用的科学,算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意识,包括思考的方式和过程。
理论上讲,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思考,也可能过人的智能。”
有同学迅提出反对意见:“再怎么智能也只是在执行程序,怎么会过人的智能?”
另一位同学也表了自己的看法:“部分领域能过人,人和机器各有千秋吧。”
紧跟着是一顿讨论,直到有人指出田园的时间有限,而且现在米国是深夜,大家应该听他讲。
田园见状继续表自己的看法。
“我看大家对人工智能的话题很感兴趣,那我们就从机器人炒股说起吧。
最初的机器人炒股只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把人的炒股方法以程序的方式实现自动(或半自动)的操作,还没有达到智能的程度。”
田园告诉同学们,程序能够执行设计者的思路,而且度很快执行力也很强。
但是这样的机器人还是在体现人的智能。
机器只是一个工具,而它执行的交易系统指令,是人通过股市历史走势研究设计的,是一些数学公式。
这时,他问同学们:“你们猜猜炒股机器人出现的时间点。”
同学们陆续开始猜测。
结果千差万别,甚至有人说的年份很早,那时的计算机还是占地几十平米的大型机器。
终于有人说出了正确答案。
田园继续分享:“是的,早在年代末期,股市里就已经出现了炒股用的程序,用以替代人工操作。
随着计算机的快普及,以及程序设计的不断优化,普通的投资者也能用机器人进行股票操作了。”
同学们惊讶,有人说:“我觉得普通的投资者肯定不行,怎么也得是像你这样的,会写程序也会炒股的投资者。”
田园了一个微笑的表情,然后说:“其实现在各大券商都有自己的量化终端,也有专门开此类终端的公司。
还有一些量化交易软件更为友好,它们提前把交易程序加在了券商的软件里,便于不懂程序设计的投资者应用。”
“这些专业的软件价格很贵吧?”
“现在是挺贵的,但以后肯定会降价。”
“那用这个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吧?”
“学一学,大部分人还是能用的。”
看到同学们还是有些疑虑,田园只好介绍了另一种工具。
现阶段更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是操作更简单的“智能条件单”
工具。
它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
股价到达预设的价格、涨幅,或者设置好的止盈止损幅度时,程序自动下单买卖;
股价从低位向上反弹,可能形成阶段底部时,程序执行抄底命令;
股价从高位开始回落,可能会是顶部时,程序执行逃顶命令;
股价每向下一定幅度就自动买入一份;每向上一定幅度,就自动卖出一份,也就是程序自动执行网格交易。
同学们听到这个顿时很兴奋。
“这个好,普通人也能用,尤其是没有时间看盘的人。”
“但是真有这个功能吗?”
“有。
我看到过。”
“那太好了。
回头我就用。”
田园继续讲:“其实目前的人工智能炒股,还处在量化交易的阶段,它的买卖决策,均是参考历史行情,统计出的具有收益优势的策略。”
“量化交易我听说过,它是以数学模型替代人的判断,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历史行情中,找出能够获取额收益的策略。”
有同学抢着说。
“正确。”
“我还知道量化交易的几大优势。”
“那你说说。”
“嗯。
它在投资的各个阶段均有对应的模型;它的投资思路广泛,能从多个角度入手,凡是可以定量的指标均可以应用;它对海量的行情进行过测试,可以提升获胜的几率。”
田园认可了同学的说法,他补充说:“量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纪律性很强。
它能克服人性的贪婪、恐惧、自负。”
“那量化交易怎么用啊?”
有同学问。
“量化投资技术包括很多具体的方法,在投资品种的选择、投资时机的选择、期货套利、统计套利、算法交易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田园告诉同学们:“一个完整的量化交易策略应该包括输入、策略处理逻辑和输出。
其中的策略处理逻辑又包括了选股、择时、仓位控制、止盈止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