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调节企业利润的常用手法之一,是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
方法是本该下个财报期结算的合同,收入计入当期报表,这样可以提高当期的利润,反之可以提高下期的利润。”
众学员纷纷感叹长见识了。
田园继续说:“以百分比结算的合同,也给了会计很大的调节利润的空间。
还有一种是合同执行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仍然把利润计入报表中。”
“这也可以!”
有人惊呼。
田园笑,“在合同后续仍需提供服务增加成本时,有些会计提前将利润计入报表,也能增加利润。
总之,合同对于利润的调节有着很大的作用。”
众人点头。
“我再说一个你们可能遇到过的事情。
股票软件都用过吧?”
“用过。”
“嗯。
某股票软件在连亏两年面临退市时,曾用过一种手法,把当期净利润转正。”
众人好奇。
“他们的工作人员说你支付四万元,可以用软件到年底,第二年就把钱退给你。
我问还有这好事,他说这是为了把当期利润转为正数。”
众人惊呼真有这种事。
田园笑,“这个叫做虚假销售,肯定会增加当期的利润。”
“哦。”
“我继续说,有意扩大赊销范围也能提高利润。
还有会计利用原材料的成本调节利润,因为在会计制度中,原材料的计算方法有好几种。
应用不同的方法,可以算出不同的结果。”
众人点头。
“通过存货的计价方法也行,方法有四种。”
“那调节空间也太大了”
“对。
再说一个,大家知道资产减值对于个股是利空,但对会计而言却是很好的工具。
最常见的一种行为,是在某期财报中一次性足够的计提了资产减值,这样后续报表的压力就会减轻。”
这时有学员提问:“是不是有公司在用这个办法防止退市?”
“对。
这跟虚假销售是一个作用的。
会计还可以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事项进行估价。
最常见的是应收账款的坏账。”
“这个我知道!”
一个学员一脸骄傲,“这个叫会计估计。”
田园点头,“预付账款也能调节利润,只要能计提减值就能减少当期利润。
再说一个常用的手法,是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调节利润。
方法有三种。”
众人侧耳倾听。
田园看了一圈,虽然本期讲述的内容很专业,但大家的学习兴趣很是高涨。
学员们应该是对这个领域很陌生,认为其中会有好的赚钱机会,才会这么认真的听他讲。
“第一种是平均年限法,就是把折旧平均分到各期报表中;第二种是工作量法,是以工作量计提折旧额。
此方法考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第三种是加折旧法,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前期多计提,在后期少计提折旧。
我觉得很好理解,有人能举个例子吗?”
有学员举手。
“我能。”
“你说。”
“好。
就像一部手机价值一万元,预计能用五年。
第一种方法,我们每年折旧两千元;第二种方法,我们用的多就多减值,用的少就少减值;第三种方法,第一年我们折旧四千,第二年折旧三千;第三年折旧两千;第四年。”
他说着说着觉得不对劲。
“四年已经一万元了。”
有人提醒。
众人笑。
田园也笑,“但这样也是没问题的,毕竟没有人知道这个固定资产是不是能用满五年。
而且也允许会计一次性的折旧。”
众学员点头。
田园继续说:“折旧额也可以人为减少,比如会计延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的时间,就能影响企业的利润。”
“手法真多。”
众人感慨。
田园笑。
“说一个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的,就是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
这是交易双方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进行的非货币性质的交换。
由于公允价值与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存在差额,而且要计入当期损益,就给了会计调节利润的机会。”
众学员点头。
“营业外的收入也能影响利润,比如债务重组的收益需要计入当期收益。
还有。”
“还有?”
“嗯。
企业在并购其他企业时需要合并报表,这时可以利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操纵利润。”
田园告诉大家,会计有很多种手法可以调节利润,其中的一些是政策允许的,所以投资者在分析财报时不能只看利